三本专著,三个“管院方案”:他们用管理智慧回应时代命题

发布时间:2025-10-21来源:吴丹李浏览次数:10

当前,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各个领域都面临着不容忽视的变革困境。例如,人口结构转型带来“长寿不健康”的养老压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呼唤核心管理能力的突破,产业链升级亟需构建新型竞合关系——这些交织在一起的复杂议题,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跨越的关隘,也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直面的时代课题。

在此背景下,“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不仅是一个学术命题,更是一种方法论和实践观。它要求研究者走出书斋,深入中国场景,从火热的实践中提炼真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新方法、新理论。

我们如何安顿亿万人的老年生活?企业如何激发内在的成长引擎?产业如何通过协作提升全球竞争力?

本期【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我们一起走进这三本分别从老年健康支撑、管理者能力整合、战略外包治理三个维度展开深入研究的专著,感受管院学者如何从中国实践中提炼真知、以学术研究服务国家战略。

01

《无疾而终不是梦》“长寿时代”寻一条健康之路

书籍主编

邢以群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学系教授浙江大学组织与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大学健康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长命百岁”是古老的祝福,在人口老龄化加速推进的今天,“长寿”已不再是奢望,但“健康长寿”仍面临严峻挑战。《无疾而终不是梦》一书直面这一民生痛点,以扎实的数据与创新的理论,为中国老年健康事业提供“本土方案”。

书籍亮点:构建“老年健康支撑体系”

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平均带病生存期超过8年,75%的老年人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病,这不仅影响晚年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现有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侧重疾病诊治,难以应对庞大的老龄健康需求。针对这一局限,本书打破了传统“以治疗为中心”的健康服务思维,首次系统构建“老年健康支撑体系”——以“预防、保健、健康促进”为核心,通过“老年健康观念体系、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老年健康监测评估体系”三大子系统,联动“全因素治理、全过程服务、全要素保障、全社会参与、全方位协同”五大支柱,从根本上破解“长寿不健康”难题。

“被动应对”到“主动干预”,这不仅仅是概念的更新,更是一套完整的行动框架。它意味着,健康的关口必须前移,从治疗转向预防,从医疗机构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书扎根中国“未富先老、少子化”的独特国情,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健康支撑体系”进行系统解构,提出“健康支撑体系”不依赖单一医疗资源投入,而是强调“观念—服务—监测”的系统协同与“政府—社会—家庭—个人”的多元参与。这不仅丰富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的“老龄研究”板块,更为全球老龄化治理提供了“中国经验”。

02

《管理者能力的内部经济效应与外部市场影响》:为企业成长挖掘一个“隐形引擎”

书籍主编

肖炜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财务与会计学系副教授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创新”居于首要位置;纲要还特别强调了企业家主动施展创新创业和冒险精神的重要意义。管理者能力是价值创造的源泉,也是促进企业成长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然而,管理者能力却常常因“难以衡量”而成为一个模糊的概念,变成一份“被遗忘的资源”。《管理者能力的内部经济效应与外部市场影响》一书旨在为这份关键的无形资产“正名”。

书籍亮点:揭示管理者能力的“双核引擎”

通过对中国企业的长期观察,研究者们发现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凡能实现管理者能力内部经济效应与外部市场影响统一的,均能持续发展壮大;而两者失衡的企业,迟早走向衰败。它清晰地揭示,卓越的管理者能力,如同一台强劲的“双核引擎”:对内,它能驱动创新、优化投资、驾驭风险;对外,它能向市场传递信心,直接影响股价的活力与稳定。而企业的持续增长,有赖于这台“引擎”的内外效能统一。

这一研究突破了将管理者能力“黑箱化”的传统研究局限,不仅构建了中国情境下管理者能力的科学评估体系,更揭示了企业内部效率与外部市场表现的内在联系机制。本书为企业在复杂环境中构建可持续成长能力、培养“懂中国、通管理”的人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

03

《战略外包与供应商管理》:在互联世界中构建“智慧同盟”

书籍主编

姜玟求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服务科学与运营管理学系副教授

随着全球竞争日益激烈与技术复杂度不断提升,外包已从传统的成本削减工具,演变为企业获取核心能力、加速创新的重要战略手段。然而,实践中许多企业发现:外包决策的成败,往往不仅取决于“是否外包”,更在于“如何管理”。《战略外包与供应商管理》一书正是基于这一深刻洞察,致力于系统解答外包战略执行中的核心难题。

书籍亮点:将供应商管理理论系统引入外包研究

本书指出,外包是否“有效”并非简单取决于外包决策本身,而是受到企业内外多重因素的复杂影响。现有研究在外包与绩效关系上存在大量不一致结论,正是因为忽略了“组织控制”这一关键中间机制。为此,本书打破了“外包=业务转移”的传统认知,将“供应商管理”(组织控制、风险管理、冲突管理、谈判模式、供应商发展)纳入外包研究核心,形成“战略—控制—绩效”的完整分析链条。深入探讨了不同外包战略模式下如何通过有效的组织控制、供应商治理与关系管理,实现从“成本节约”到“价值共创”的战略升级。

研究团队发现,优秀的外包管理需要实现三大根本性转变:在目标上,从成本节约升级为能力获取;在方式上,从合同管理演进为关系治理;在理念上,从风险规避转向价值共创。这一转变要求企业重新思考外包的战略定位,将其从简单的业务外包提升为构建产业生态的战略举措。此外,研究团队系统分析了研发外包对新产品开发效率的影响机制,以及产品模块化在外包实践中的关键作用。这些研究为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构建安全、高效、灵活的外包生态系统提供了系统的方法论与实施路径。

从老龄健康的“民生关切”,到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再到全球竞争的“战略协作”,浙大管院学者团队编撰的三本专著,始终秉持“顶天立地”的学术传统——“顶天”即对接国家战略,回应“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时代命题;“立地”即扎根中国实践,从老龄化社会、企业创新、全球化竞争的真实痛点中提炼理论、总结方案。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离不开各领域基于中国实践的深度研究与知识凝练。本文提及的这三本书虽然视角不同,却共同展现了管理学研究的深度与温度。它们源于中国大地最真切的脉搏,致力于将成功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可供借鉴、可供传承的体系化知识。这正是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真意——在实践的沃土中,生长出能够解释中国、也能启示世界的智慧之树。

未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将继续服务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聚焦更多国家战略与社会民生领域,推出更多“源于中国、惠及全球”的研究成果,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管理智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