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960万辆,同比增长36.7%,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5.5%。随着“金九银十”汽车销售旺季的到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更为激烈。2025年是新能源汽车全额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最后一年,政策窗口期的“倒计时效应”正引发一场空前的新车上市潮。刚刚过去的9月,有超过70款新车陆续登场,其中新能源车占比超过九成,创下非车展月新车上市的历史峰值。
当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行业底层逻辑正在重构。这场表面争夺份额的“混战”,实则是一场残酷的行业“高压测试”,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从财务视角审视,价格战犹如双刃剑,其背后潜藏着产能扩张悖论、系统性金融风险与商业模式挑战。本期【浙里热评】,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财务与会计学系教授韩洪灵从财务视角出发,揭示行业亟需回归理性,从规模驱动转向价值创造。
韩洪灵,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财务与会计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01
价格战的双刃剑效应
“当渗透率已经较高时,整个行业一定会面临增长率的边际下降,此时由于前期快速增长所伴随的巨额资本开支会带来巨额的折旧和摊销等固定成本,这将使企业的利润表承压。”面对增长放缓,部分企业为维持利润水平与市值管理,不得不开启价格战。韩洪灵警示,价格战犹如双刃剑,在低毛利率行业中可能直接将企业拖入亏损泥潭。这种态势若持续,可能引发产业链与金融机构的局部系统性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风险不仅限于国内市场。在欧洲这个全球最成熟、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中国车企正面临严峻考验。欧洲汽车工业正面临电动化转型困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缓慢且分布不均,而中国车企如比亚迪将欧洲定位为“全球战略核心市场”,投资逻辑已从规避关税的“贸易出海”转向“生态出海”。
02
“破灭”的规模神话
针对行业普遍信奉的“规模神话”,韩洪灵提出了不同见解。他认为,大部分制造业企业不存在持续的规模经济效应,只能在一定的产能区间内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如果叠加组织扩张带来的效率损失,也可能导致“规模不经济”。
“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基于当前全球总需求增长率的潜在下降,中国汽车企业目前已经完成了产能扩张,”韩洪灵说,单纯依靠规模扩张的时代已经结束,“技术、品牌与溢价能力才是下一阶段竞争的关键,未来能长远生存下来的车企必然属于能获得这三个要素的车企。”
比亚迪在匈牙利塞格德的整车工厂计划投产,年产能15万—20万辆,标志着中国车企从正“产品输出”向“技术标准与生态输出”升级,这正是对韩洪灵这一观点的最佳实践。
03
模式之争:垂直整合VS开放供应链
在垂直整合模式与开放供应链模式的路线选择上,韩洪灵重申了后者的价值。“比如,宁德时代只做一件事,但在市值上一直超越比亚迪,这应该给很多企业带来启发,这说明垂直整合模式隐含了风险、不确定性与规模不经济。”
垂直整合模式会导致资产负债表压力过大,导致利润表在更低的概率上跨越行业周期或成功度过行业的大幅度波动。“开放供应链模式的杰出代表就是苹果公司,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应该向苹果公司学习。”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商业模式,正在全球市场上经受检验。欧洲作为试金石,正成为中国汽车工业验证其全球竞争力、实现品牌向上的核心舞台,而不同的商业模式在这一舞台上的表现,将决定哪些企业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04
警惕“信贷转换”:繁荣背后的隐性风险
从财务视角出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信贷转换”问题尤其值得关注。“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突出的问题表现在链主企业对供应商的极限资金挤压,这种挤压导致了潜在的‘信贷转换’现象,即本来因为链主企业的快速扩张而产生的融资需求转化为供应商的融资需求。”韩洪灵分析,如果资金成本和利润分布在产业链上发生了传导和重新分布,可能会导致产业链上所有的企业资产负债表都变得不健康。
他点明,极限挤压是不可持续的,“这是一个新兴的商业伦理问题”。这一问题在国内激烈竞争环境下尤为突出,而在拓展海外市场时,这种供应链压力可能进一步放大。随着中国车企加速全球化布局,健康的产业链关系不仅关乎国内产业可持续发展,更直接影响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05
未来之路:从产能扩张到技术引领
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前沿技术正在加速突破。在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从能穿透雨雾的“量子眼”到管理电池的“AI大脑”,涵盖了新能源汽车环境感知、决策控制、能源动力等多个核心领域的前沿技术被评选出来。
基于对行业现状的深入分析,韩洪灵为行业领军企业指明了方向:“建议从产能导向和规模扩张转向完全的技术导向,以绝对领先的技术‘一骑绝尘’,而非以绝对领先的产能一骑‘绝’尘。”他指出,基于当前的总体产能规模,政府应该降低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强度,降低产能扩张速度或者只对技术创新进行高强度补贴,而不是基于销售量进行补贴,这样将有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健康的发展。降低的补贴可以用来增加百姓的收入,启动加薪政策,“这可能对当下的中国经济更为重要与关键”。
在韩洪灵看来,新能源汽车企业需要经受“无补贴”的检验。“在审视自身竞争力的时候,所有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都应该考虑在没有任何政府补贴的前提下,你的商业模型是否能够盈利,这才是终极答卷,这才是护城河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