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案例开发是推动商学院教学革新与科研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一所商学院教育品质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体现。日前,中国管理案例最高奖项——第十六届“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评选结果火热出炉。历经多轮评审,来自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8篇案例从195所院校的1812篇投稿中脱颖而出,入选第十六届“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包含1个重点项目(含三篇案例)、3篇一般项目和2篇国有企业管理专项。
作为衔接理论与企业实践的桥梁,教学案例开发既深度扎根现实场景,又系统提炼管理智慧。它不仅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中国管理理论的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持续注入活力。在学科交叉“BEST”战略的指引下,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长期践行“深入企业一线开展研究”的传统,高度重视对中国本土管理实践教学案例的开发,多年来在该领域保持领先,入选数量稳居全国前列。
本届入选的优秀案例聚焦于哪些管理议题?它们背后反映了中国企业怎样的实践探索?可以运用于哪些教学场景?本期【成果】专题将透过案例摘要,为您一一呈现。
1.亨通光电:通信网络全产业链纵向整合的创新之路
吴东,林心怡
亨通光电通过持续创新,成功实现了通信网络全产业链的整合。第一阶段,公司从电缆起家,凭借“借鸡生蛋、借梯登高、借船出海”的三借策略快速成为电缆领域的领导者。第二阶段,为了打破对产业链上游国外光纤原材料的依赖,亨通自主研发光纤和光纤预制棒技术,成功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成为全球光纤通信领域的领导者。第三阶段,亨通光电通过布局产业链下游市场,推出光纤到户解决方案,并整合服务资源,转型为“产品+服务”总包模式,进入智慧城市和海洋通信等新兴领域。
本案例旨在帮助学生明晰案例企业如何推进全产业链布局,掌握案例企业如何基于二次创新演化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如何在技术能力和价值共创的影响下实现制造服务化转型。
2.亨通光电:在全球价值网络中的技术创新“突围”之路
吴晓波,姚琳,张仪楚,雷李楠
在当今全球经济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虽然凭借规模优势参与全球价值链,但在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仍受制于人,亟需实现从“边缘参与者 ”向“核心主导者”的转变。本案例以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江苏亨通光电为研究对象,基于价值链升级三阶段模型(“技术替代-生态占位-构建标准”)和价值网络动态演化理论,揭示其从技术追随者向生态主导者转型的特殊路径。
亨通光电作为中国光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不满足于传统产业链的纵向整合,而是以生态化思维重构创新路径,突破国际巨头在核心技术上的垄断。公司通过“生态替代”战略,逐步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建立了完整产业链布局,推动自主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其技术突围之路包括自主研发光纤和光纤预制棒、突破封锁,成功实现技术自主,填补国内空白;基于纵向价值链在各关键链条节点进行合作、收购和资源整合等活动,形成围绕关键节点的创新生态群落;而后逐步演进形成创新生态系统,赋能其实现了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攻坚与引领,并逐步由技术追随者转变为行业引领者。
3.双环传动:融合多场景需求做强齿轮产业同心圆之路
雷李楠,张仪楚,姚琳,罗怡宁
单项冠军企业深嵌在产业链供应链细分领域,其成长面临利基市场规模的天花板限制,如何实现企业的新场景拓展是这类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挑战之一。双环传动创建四十多年来专注机械传动核心部件——齿轮及其组件的研发、制造与销售,已成为中国头部的专业齿轮产品制造商和服务商之一,是我国第二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本案例聚焦该企业专精齿轮研发的实践活动,探讨了双环传动锐意创新,持续突破,逐步实现由“摩托车齿轮”向“新能源汽车和工业机器人齿轮”的新场景拓展的组织实践。本案例有助于学生思考实现产品由低附加值领域向高附加值领域的拓展,对同样深耕细分领域的企业具有参考意义。
谢小云,张寒池,邹腾剑,董梓竣,孙旭航
在数智化转型过程中,知识管理是连接技术与业务的关键抓手,尤其在农业这样一个高度依赖经验积累与现场操作的行业中,隐性知识的显化与共享决定了数智化转型能否真正落地生根。
作为农食行业的领先企业,佳沃集团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主动寻求外部力量实现组织知识管理的创新突破。通过与钉钉深度合作,佳沃搭建起独属于自己的结构化、标准化知识库系统,将实践中农业操作流程、种植管理经验和技术优化方案等隐性知识进行提炼和固化,打破了过去佳沃产业基地“口耳相传”式的知识积累方式,实现了知识的显化。并通过建立完善的共享和评估机制,促进知识流动,确保知识库动态更新,始终与业务需求保持一致。除此之外,依托知识库部署AI助理“小佳”,让员工通过自然语言即可快速获取所需知识,打破信息孤岛。
这一系列措施有效促进了企业内部的知识显化与流动,推动了数智时代学习型组织的构建。这一“跨界合作”不仅提升了企业内部的协同创新能力,也为农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吴晓波,王烨祺,杜煜龙,张伟齐
本案例讲述了数智化时代下万事利丝绸的协同创新之路,探索其如何协同多方主体,开展与数智化技术紧密相关的创新实践,成功塑造其在行业内AI先锋的卓越形象。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变革机遇,万事利打破传统产业中以企业为中心的单点式创新范式,积极联动技术企业、终端用户、行业组织、政府及产业链上下游伙伴,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创新网络。
万事利与微软小冰、无界AI 等技术企业合作,推动 AI 在设计、生产、营销等环节的深度应用,建成全球首个丝绸花型大模型和高度柔性的智能制造体系;同时在政府、行业组织的支持下进行技术研发和推广,并联动西泠印社、宋韵文化等 IP 资源以及结合用户持续反馈,共同推进产品创意与市场共建。这一系列举措有效解决了丝绸行业“库存积压”与“印染污染”两大痛点,重塑了产业链条和商业模式,走出一条数智赋能、生态协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此外,万事利加速打造 AI 未来工厂、花型交互智能体,实现从企业级技术创新向行业级生态赋能转型,推动产业全链条智能化升级。
魏江,楼傅亦成,杨致简
众多企业在利用数据创造价值过程中,普遍遭遇数据“不能用、不会用、不好用”的困境,而“每日互动”却通过数据成功实现从传统服务模式向数据智能服务模式的转型。
在这一过程中,“每日互动”探索出一条独特数据价值化路径,首先凭借积累数据开发出数据驱动型产品,实现数据在企业内部的价值化(内部价值);其次,通过开发多样化数据治理工具,赋能外部参与者实现价值外部化;最后,以安全高效方式推动数据流通,促进多源数据融合实现价值生态化(生态价值)。本案例旨在为企业探索更有效的数据价值创造模式提供一定启示。
吴晓波,邵贻玥,林福鑫,罗怡宁,金嘉伟
海康威视作为安防领域的国有科技企业,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与前瞻性战略布局,抓住国内存储产业发展机遇,以市场化机制创新践行国企责任,开启了在存储领域的内部创业实践。
面对国外巨头垄断、市场竞争加剧及外部制裁等挑战,依托海康威视国企背景的政策与资源优势,海康存储通过“机会—资源” 一体化战略思维和动态资源编排策略,构建起覆盖多场景应用的存储产品和解决方案体系,成功实现从无到有、从配套支撑到行业领跑的跨越式发展,体现了国有企业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与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方面的使命担当。
本案例聚焦海康威视存储业务内部创业历程,旨在引导学生思考成熟企业如何借助内部创业机制实现业务拓展与能力升级,以及内部创业单元如何动态调整资源策略、发挥机会与资源的协同效应以实现快速成长,为国有企业开展内部创业、践行国企担当提供了借鉴。
叶顺,王潇晗,黄浏英,周亚庆
本案例回顾了农都公司旗下的农发·城市厨房在城市更新和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如何通过一系列社会创新实践探索出转型发展的路径。
企业将传统“马路市场”升级为现代化的“社区农贸综合体”的过程,正是以动态能力为坚实支撑,推动社会创新从理念落地到持续深化的生动实践。在此过程中,农发·城市厨房不仅保留了传统农贸市场的烟火气息,更以动态能力驱动服务升级与社会责任履行,实现了企业发展与社会价值创造的双赢。本案例对新时期国有企业如何通过社会创新实现转型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自2010年开始组织“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评选,迄今已成功举办16届。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每届均有获奖,获奖总数居全国高校前列,且连续13届获百篇优秀管理案例评选活动“最佳组织奖”。
“立足中国实践、开发高质量案例,借助案例开发为中国管理理论的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持续注入活力,通过案例教学培育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卓越商科人才。”怀着这样的信念,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积极推动师生深入中国经济场景,开展立足现实、引领创新的教学案例开发工作。
展望未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将继续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术路径,推动师生走进企业一线,追踪中国企业管理创新,将众多中国企业超越西方理论解释范围的卓越实践,系统提炼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为中国乃至全球商学教育注入新智慧,培养能够引领未来商业发展的创新型与领导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