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中国大地,有组织开展案例研究,是推动理论创新、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关键路径,同时也是培养卓越人才、服务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关税壁垒、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的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突围亟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结合,亟需中国企业“走出去”,而这些都需要案例研究来支撑,以探寻科学路径。
作为中国案例研究重镇,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高度重视有组织推进案例研究工作,自创立以来代代传承着“顶天立地”学术传统,坚持“大案例战略”,鼓励学者们到现场去、到一线去,扎根中国大地做案例研究,以服务学科建设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并赋能管理人才培养。
历经40年来扎根中国实践的案例教研探索,浙大管院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之路上,如今已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浙大方案”。
4月26-27日,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承办的第十六届“中国管理案例学术年会在杭举行。会上,浙大管院院长谢小云教授作题为《以管理案例研究推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主题演讲,分享浙大管院在有组织推进案例研究方面的创新探索。
演讲中,他将管院一直坚守的“顶天立地”学术传统归纳为“standing in the field”,并强调这句话的两层含义:一是到现场去,到企业去,到一线去;二是通过扎根一线,潜心钻研,做这个领域的卓越者。
同时,他从历史回溯与新时期进展两个层面,介绍了浙大管院多年来以有组织的案例研究推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奋斗历程与进展。
01
“顶天立地”,浙大管院扎根中国实践的案例教研历史源远流长
没有大量的案例研究,就难以开展理论创新。历代管院人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多年来始终坚持以有组织案例研究服务学科建设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浙大管院扎根中国实践开展案例教研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要追溯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庆瑞教授带领团队长期扎根企业开展案例研究,在总结提炼海尔、宝钢、杭氧、中集、东信等领先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实践后,他与团队在世纪之交成功构建起以“二次创新-组合创新-全面创新”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创新管理理论体系,且该体系持续帮助了海尔、美的、中集、杭氧、海康威视、吉利等一大批中国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创新管理难题。
许庆瑞带领团队深入企业调研
一代代管院人始终传承着“顶天立地”学术传统,数十年来扎根企业,在以案例研究推进理论创新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赋能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等方面潜心钻研,持续总结凝练出一系列中国原创管理理论,并以这些理论不断帮助中国企业实现创新发展。例如,吴晓波教授以“扎根式研究”为特色,构建了基于中国领军企业创新管理实践的原创管理理论体系——“C 理论”;魏江教授扎根100余个本土企业案例,提出数据基础观、非对称创新、制度型市场三个原创标识性概念,推出“创新三部曲”和“数字三部曲”,建构中国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
C理论系列丛书
非对称创新理论三部曲
数字三部曲
还有总结凝练浙江共富经验,以扎根实践的案例研究回应时代之问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系列案例研究丛书;书写浙商故事、总结凝练与呵护企业家精神的《浙商传奇:书写创新创业史诗》系列丛书;扎根浙商企业管理实践,总结凝练浙商创新发展、组织发展、数字变革经验的“浙商高质量发展”系列丛书;呈现浙商创新创业成功经验与发展瓶颈的浙商“管理案例精选”系列丛书等。这些案例成果不仅大大赋能人才培养与企业创新发展,还为建构中国原创管理理论与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系列案例研究丛书
《浙商传奇:书写创新创业史诗》系列丛书
“浙商高质量发展”系列丛书
浙商“管理案例精选”系列丛书
在浙大管院以“大案例战略”有组织推进案例研究下,目前,浙大管院已开发240余篇教学案例,其中3项获教育部学位中心主题案例立项,71篇荣获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奖,7项获“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评选重点项目立项,连续13届荣获百篇优秀管理案例评选活动“最佳组织奖”,3篇入选首届“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优秀案例,10余篇英文案例入选哈佛、毅伟等国际高水平教学案例库,并出版了多部浙商案例系列丛书。
02
与国家需求同频共振,浙大管院以有组织案例研究持续推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进入新时期,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讲,当数智技术正加速颠覆着人类工作方式与组织管理模式,作为解决全球重大挑战的重要参与者与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参与者,管理学科亟需进一步有组织推进扎根中国实践的案例研究,推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以提升管理学科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为此,浙大管院近年来高度重视面向国家战略所需,以组织形态创新有组织推进案例研究。一方面,树立服务国家需求的战略导向,提出并践行旨在引领商业、工程、科学、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互融互促的“学科交叉BEST战略”,以九大行动服务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其中一大行动便是面向国家战略性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组建产业智库团队,与案例团队合并,建立产业智库与案例中心,有组织推进案例研究工作。
学科交叉BEST战略
同时,携手C9+商学院联盟院长,共同发起《中国管理教育创新发展杭州倡议》,通过集体行动去推动有组织案例研究,以服务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与人才培养,回应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需求。
C9+商学院联盟院长联席会议成员共同发起了《中国管理教育创新发展杭州倡议》
另一方面,重构学院组织形态,组建互融互促的科研团队、课程团队、项目团队,通过三个团队的融合运转支撑案例驱动的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以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产业发展需求。
在新的组织形态支撑下,如今,浙大管院学者们在以案例研究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方面佳音频传。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有组织的案例研究
近年来,浙大管院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有组织的案例研究,通过打造项目团队、课程团队、科研团队一体化运作的组织形态创新,促进项目、课程、科研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推动人才培养、课程创新与学科建设的互融、互促、互通,进一步服务国家战略、驱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比如以下团队在新组织形态支撑下取得的阶段性进展:
数字文旅与乡村振兴
依托研究生教育,将课堂搬到乡村,驻扎一线进行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指导龙泉溪头村获得联合国旅游组织“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等荣誉。这支团队不仅真正改变了一个乡村,还获得2024年“社科赋能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行动”优秀案例等奖项。同时,该团队还围绕数智技术赋能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开展案例研究与技术攻关,在形成一批体现浙江数字经济“重要窗口”的案例成果,构建自有的特色数据库和案例库,持续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数智文旅创新发展”案例研究丛书
“数智文旅”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与全球重大挑战构建数据库和案例库
创新创业与战略
扎根中国实践,创新创业与战略团队以项目、课程、科研的良性循环,深入开展案例研究工作,驱动创新创业理论发展,服务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他们落实党建引领,以支部“三结对”活动赋能案例开发;总结凝练“中国经验”,以案例研究讲好“中国故事”,成果登上斯坦福商学院讲堂,入选哈佛案例库;持续开发案例系列教材,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
学科团队赋能新质生产力:持续开发案例系列教材
学科团队开发的小米案例登上斯坦福商学院MBA讲堂
学科团队面向科技自立自强承担的主题/重点案例项目
数智组织与战略
为服务人才培养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浙大管院与钉钉(中国)开展战略合作,共建“数智组织联合实验室”作为案例研究基地。实验室将开展基于钉钉平台的数智化转型案例研究,提炼和推广基于钉钉的数智化转型与组织管理前沿理论,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同时,该团队总结提炼“数智创新与管理”原创理论框架,编写出版“数智创新与管理”系列理论著作;凝练代表中国情境下数智创新与管理的“中国领先管理故事”,获2024年度教育部主题案例立项。
浙大管理学院携手钉钉(中国)开展战略合作,共建“数智组织联合实验室”作为案例研究基地
智能财务与管理
扎根前沿实践,提炼出“智能财务冯诺依曼结构分析模型”与智能财务人才“1+5”能力模型,构建国家紧缺的智能财务自主知识体系。同时,该团队出版了首部以原创案例为特色的智能财务导论教材,推动构建案例教研基地——“浙江大学—华为智能财务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是华为与中国高校设立的首个文科领域实验室),开发MPAcc优秀教学案例等,培养国家紧缺人才。
智能财务冯诺依曼结构分析模型管理学系
智能财务人才“1+5”能力模型
携手华为,成立“浙江大学—华为智能财务联合实验室”
数字化医疗健康管理
为服务医疗健康产业人才培养,该团队深入医疗健康产业相关单位,扎根实践开展案例研究,构建服务个性化特征与动态行为机理理论框架,开发国家紧缺的医疗健康服务科学著作《数智慢病管理:模型与方法》,同时立足案例开展国家重大项目课题研究,凝聚“数字化医疗健康管理案例团队”,以管理学科与生命医学的交叉融合,培养国家战略所需人才,服务人民生命健康,建构中国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团队案例成果获多项省部级优秀科技成果奖。
携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签署战略合作,以管理学与生命医学的交叉开展案例研究
多年来,浙大管院学者们在“项目-课程-科研”新组织形态支撑下,基于对领军企业的深度调研,开发优秀管理案例,编写案例教材,发表高水平论文,同时以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促进课程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赋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同时,持续为建构中国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浙大力量”。
在逆经济全球化思潮涌现与数智技术驱动管理变革的当下,有很多新现象、新挑战亟待我们去开展案例研究,通过基于实践凝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规律,构建中国原创管理理论,更好地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成为全球化的企业。
面向未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将持续以项目团队、课程团队、科研团队一体化运作的新组织形态,推进案例研究的深入开展,以“顶天立地”学术传统的代代传承,进一步推动中国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与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