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破产引大众恐慌,“蝴蝶效应”会波及你我吗?

发布时间:2023-03-16来源:吴丹李浏览次数:319

万万没想到,美国硅谷银行这样的上市银行都会破产,真是活久见!

近段时间,曾被视作优等生的美国硅谷银行(SVB),快速经历了闪崩、接管、破产,震惊了全球整个创投圈,甚至引发了全社会对银行的恐慌,以及对科创企业未来发展的担忧。

尽管12日晚间,美联储、美国财政部联合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宣布将为硅谷银行兜底,但外界恐慌情绪丝毫未减,蝴蝶效应正在开启。首当其冲的就是疯狂取钱潮,据相关报道称,当地时间13日一早,硅谷银行各营业点前排满了来取钱的客户,有些分行因取款业务太多不得不提前关门谢客。

图片来源:新华社(李建国 摄)

这样的取钱潮也发生在中国,自硅谷银行破产事件发生后,上海浦发硅谷银行也受到波及,储户一天之内试图取走2900亿。而这些储户,大多数都是一些风投机构和科创企业,有的还是刚刚拿到融资的初创企业,对他们而言,这些钱关系着公司的存亡,该事件可能让他们马上面临员工工资发放问题。

美国著名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 CEO称该事件为初创企业的灭绝级别事件。同时有分析人士认为,该事件可能威胁到更大范围内的金融稳定。

那么这场蝴蝶效应的威力可能有多大?会波及到中国的科创行业与资本市场吗?中国创投和金融行业应该如何应对与防患于未然?

热潮背后,不妨冷静下来听听学者们的理性分析。本期【里热评】专题,我们邀请到长期深耕于创新创业教育与研究领域的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科技创业中心(ZTVP)主任郑刚教授,就上述热点话题作深入评析。

郑刚,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创业中心(ZTVP)主任

美国硅谷银行破产,可能带来多大的蝴蝶效应

据相关报道称,作为硅谷初创公司融资的中流砥柱,硅谷银行与近半数美国风险投资支持的初创公司以及44%去年上市的美国风险投资支持的技术和医疗保健公司都有业务往来。

可见,硅谷银行的突然倒闭,势必会在创投圈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么这场蝴蝶效应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硅谷银行破产不仅会在创投圈引起挤兑恐慌,还可能引发美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很多人担心该事件可能带来米诺骨牌效应

郑刚分析称,虽然美国财政部、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等很快采取了救市托底措施,短期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硅谷银行破产的影响程度,但其直接与间接的持续影响不可避免。

具体而言,首先,硅谷银行是美国最大的风险投资银行之一,也是美国创投机构和私募股权基金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其破产可能导致美国整个创投行业资本流动性不足,融资难度加大。

其次,硅谷银行是科技型初创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之一,其破产将导致科技初创企业融资困难,进而导致一些高科技初创企业的倒闭或降级。

此外,硅谷银行破产还可能导致投资者对美国金融市场的信心下降,引发市场担忧与恐慌,导致金融市场不稳定,因为其他银行、创投机构和科技初创企业也可能因此产生连锁反应。

还有就业市场。硅谷银行破产可能导致一些创业公司从业人员失去工作机会,进而对地区经济产生一定影响。

郑刚表示,我们应该高度关注该事件的外溢效应,比如对全球金融体系、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高科技产业等所带来的重大蝴蝶效应。而且,这场蝴蝶效应所波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即便是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科创企业,也可能面临发展上的一定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20家中国上市公司在交易所、互动平台发布在硅谷银行的存款情况。从披露的数据来看,港股市场波及到的上市公司较多,A股市场也有公司波及,比如九安医疗,不过目前该公司已发布公告称存款已可全额使用,并未受到损失。

但郑刚仍表示,硅谷银行破产对中国科创企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据他预测,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资金来源受限。硅谷银行为中国众多科技和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包括风险投资、贷款等,其破产将导致这些企业的资金来源受到限制,从而可能降低它们的融资能力,限制它们的发展空间。

其二,贷款条件收紧。硅谷银行破产后,其他银行可能会收紧对科技和创新型企业的贷款条件,提高融资门槛,这将未中国初创企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

其三,投资者信心受挫。硅谷银行的破产将影响投资者对科技和创新型企业的信心,可能导致投资者更加谨慎,对企业的投资意愿降低。

其四,行业竞争加剧。硅谷银行破产将导致科技和创新型企业在融资方面的竞争加剧,其他银行和机构将争相抢占这一市场。

恐慌情绪虽在蔓延,但金融危机重演概率不高

面对硅谷银行倒闭带来的股市崩盘、储户挤兑取钱潮、行业收紧、银行信任危机等,美国政府及相关机构近几日都在试图稳定市场与民心。314日硅谷银行新CEO也表示公司照常营业并开展业务,存款人可以全额支取资金,新的和现有存款都会受到保护。

但破产所引发的 “余震仍在持续,恐慌情绪持续蔓延,甚至很多人都在担忧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雷曼时刻可能再次上演。

对此,郑刚表示,尽管硅谷银行破产引发的这场蝴蝶效应波及面广,但也不必如此恐慌。此次事件可能会引发一定的金融风险,但并不意味着金融危机将再次上演。最终结果会怎样,关键要看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如何应对与出面干预。

郑刚分析称,硅谷银行流动性危机发生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很快就出面接管,协调破产重组,并没有放任恐慌情绪不管。从美国各方响应的速度来看,出现金融危机的概率不高。当然,该事件的最终演变,我们还需持续关注。

硅谷银行地位特殊,恐慌情绪消解需要时间

尽管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不高,但郑刚表示,恐慌情绪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那么为何此次硅谷银行破产事件会引发市场如此大的恐慌?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硅谷银行是大多数投资机构和创业公司的首选开户行,很多美元VC、科技初创企业融资获得的存款都放在这里,其中,全球最大的公募基金先锋集团持股数量最多,高达15.32亿美元。

郑刚解释说,硅谷银行的地位非常特殊,它在高科技初创企业投融资领域最为活跃。它的客户多为科技创业公司和投资机构,并不像普通银行那样依赖家庭储蓄账户。

而硅谷银行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科创企业与风投机构,是因为其独特的商业模式。

众所周知,大多数传统大银行都难以按传统标准界定对具有高风险性的高科技初创公司进行估值和放款,但硅谷银行可以。

硅谷银行的商业模式是以高利率贷款给初创企业,并通过协议获得部分股票期权或认股权。这种独特的科技金融商业模式,使得它可以很灵活地参与科技公司的发展,前期不追求公司有盈利,甚至可以入股科技公司。苹果、谷歌、特斯拉、Facebook等科技巨头都是它的客户。

且长期以来,硅谷银行一直声誉良好(包括在中国市场),被认为经营稳健。因此它的破产,让全球整个创投圈大为震惊,同时硅谷银行破产突显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激进加息的负面影响和美国政府金融管理政策的失败,很多人担心这种影响会持续外溢。

另一方面,很多国家都有类似银行,人们担心其他银行也出现同样问题、引发危机。

中国近年来涌现了一批以硅谷银行为标杆和学习榜样的以科技金融业务为特色的银行。比如浦发硅谷银行、汉口银行等。还有很多银行开设了科技金融支行或事业部,如招商银行科技金融事业部、中国银行科技金融事业部、中国建设银行科技金融事业部等。郑刚表示,像硅谷银行这样的标杆出现破产,很难不引发大众对其他类似银行的信任危机,恐慌情绪也因此加剧、蔓延。

要应对与防患于未然,需增强反脆弱性

面对硅谷银行破产带来的蝴蝶效应和不确定性的未来,作为中国科创企业和金融机构,应该如何应对和防患于未然?

郑刚在采访中指出,硅谷银行破产事件给了我国创投圈和科技创业企业一个重要提醒,那就是要防范分散金融风险,建立健全更有效的风险管理和监管体系,在面对类似投资、金融资产配置策略时要更加谨慎,增强当前VUCA时代的反脆弱性,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具体而言,要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包括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知识产权质押、私募股权、债券、股票等。这样即使某一渠道出现问题,也能及时调整,保障企业运转。

要利用杠铃策略模型来增强反脆弱性。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中,建议在资源配置上可以采取杠铃策略,押注两端,抛弃中庸,以应对不确定性时代的资产风险。一头是极端的风险厌恶,追求确定性。另一头是极端的风险偏好,通过快速试错,找到一旦成功回报就没有上限的投资方向。

例如,如果你有100万资金,可用90万去买国债或理财等保障性比较强的投资产品,而剩下的10万去买高风险的证券、期货、股权投资、比特币等,这样你的损失上限就不会超过10%,但你的收益无上限。

而如果你把100%的资金都投入到中等风险的证券上,那你有可能会面临重大损失。

此外,要掌握精益创业方法论,进行低风险创业。精益创业的核心思想是先尽快拿出一个最小可行产品(MVP),抛到市场上寻求用户反馈,在此基础上实现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低成本快速试错。这个方法也能提升反脆弱性。

同时,要远离宏大叙事,尽快找到离钱最近的商业模式活下来。通过尽快建立自我造血能力,减少对融资烧钱的过度依赖,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总之,风险与机遇并存,作为风投和科技创业公司,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合理规划和分散公司的风险,追求轻负债+现金流稳定,同时接受一切可能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潜在变化和风险。不管时代如何不确定性,环境如何难以预测,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是用创新创业去创造更美好未来。郑刚说。(注:上述仅为教授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封面图片:新华社 (李建国 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