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在《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新闻发布会上,“专精特新”这个词首次提出。继而逐步成为了我国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门词。在这之后的十多年中,培育和壮大专精特新企业对于增强我国经济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作为一个极为精辟达意的名词,“专精特新”既能概括专业化发展企业的基本特征,又为广大中小企业发展指引方向。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庞大,专精特新企业是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专精特新企业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普适性管理理论的指导,也需要参考扎根中国情境的经验智慧。
专精特新企业拥有哪些竞争优势?这些竞争优势是如何形成的?专精特新企业如何才能实现持续成长?专精特新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成长模式?针对这些企业实际问题,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邬爱其教授、史煜筠教师出版新书《专业制胜: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成长之路》,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成长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究,为中小企业战略发展指明方向。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教授邬爱其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财务与会计学系教师史煜筠
《专业制胜: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成长之路》封面
1、创作背后
我们邀请到本书作者之一,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邬爱其教授,听他讲述笔墨背后的创作故事。
身为学者,我们需要为广大中小企业做点什么
首先,这本书的创作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我一直想做、在做的事情。我自己的博士论文就是关于这一部分内容的,后来我也承担了三个中小企业领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可以说我研究这个领域已经整整20年了。正赶上“专精特新”企业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现在的专精特新企业就是原来的中小企业一步步通过专业化转变而成的。所以我就把之前做的一些研究积累、包括现在的企业实践进展做一个提炼总结。
另外一个创作初衷是因为我切实地感觉到了中小企业近年来的艰难,甚至有些企业已经处在那个生存的边缘地带。因此,我觉得作为学者、作为一个持续跟踪研究中小企业的学者,我们需要去为这类企业做一点什么。
虽然这本书中的东西可能是并不是完全实操的,但本书追踪的很多都是行业中的“领军者”,比如正泰、舜宇、三花、公牛...它们可以给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榜样的力量。就好像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小企业能办大事”,这说明只要思路和方法得当,越来越多的高质量专精特新企业将会涌现。
最后,我觉得这本书的创作算是“天时地利人和”,浙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区域优势明显。浙大管院又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与众多企业有着良好互动关系,还有一些校友企业,这些企业家很多都是我们身边的朋友、同学,他们更愿意敞开心扉让让我们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将他们的企业实践智慧与经验加以提炼总结。
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带着“普通”的力量坚持“守正创新”
这本书是从一个长时间维度来透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仅研究当下的“专精特新”企业如何形成,还为这些企业今后的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提出指导方向。
我们深入调研了300多家全国专精特新企业,对比了2000多家非专精特新企业。通过专访、调研、分析、互动、修正观点,来完成这本书的写作,以横纵向比较的方式以确保书中理论的可靠性。
在我跟施老师,以及研究生、本科生团队深入典型企业去调研后,我们发现很多企业的成长并不是“惊天动地”的,所以我曾想以“回归常识”作为这本书的名字。 有些企业看起来很“普通”,但一直坚守着“普通”这种重要力量;有些企业随波逐浪,跟着所谓的“风口”跑,到后来发现跑不动了。在面对现实的社会变化和市场环境时,一家企业、一个企业家能够坚守初心、按照原本的“常识规律”去做企业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此基础上加入创新,就是所谓的“守正创新”。
我们发现部分企业对自身定位非常清晰,在市场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使命感或者情感。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可以在特定领域里,几十年如一日地做一件事。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中,能坚守长期主义也是一种宝贵的精神!
在这本书中我们提到了适合中小企业成长的八大机制,这八个方面看起来“普通”,想要做好却很难,如果一家企业能够做好其中的三、四个方面,就会脱颖而出。
这本书的定位是“中小企业家看得懂的书”
这本书的服务对象就中小企业群体,所以在这本书中,我尽量避开了纯学术观点的东西,我更愿意以一种中小企业家们看得懂、读得进的方式来写。我去掉了很多繁杂、晦涩的东西,尤其是学术上的一些理论,尽可能方便他们去理解。这二十年来,我看到了中小企业的生态、需求。某种意义上,这本书是我对中小企业的“致敬”。我更想提供给这个默默无闻的群体一些他们在乎的东西,带给他们具有实际意义的参考与启示。
智库研究、政策支撑,助推中小企业韧性成长
很多中小企业就像是草根一样韧性十足,他们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国家各个部委在助推中小企业发展上也都给予了强大支持。基于此,这本书还有一个创新点是来源于我最近几年一直在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领域智库研究,尤其是在浙江省的经信厅等部门参加了一系列专家研讨会,参与了温州市、宁波市、湖州市、绍兴市的一些关于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辅导等工作。
相比较来说,这本书的创作是融合了对政府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方面的一些举措和做法。在这本书中最后一章中,讲的是中小企业支持体系,虽然比较简短,希望为中小型企业专精特新成长提供生态支持。
邬爱其(左5)受聘全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基地(杭州)“产学研融合中心-智库顾问”
吸引高校人才投身传统制造业与我国中小企业
在调研走访中,我们特意带了一些研究生和本科生,我希望这本书的创作能让同学们了解到智能制造业等中国企业都在转型升级,不同于以往印象中的机声隆隆、粉尘飘扬,取而代之的是专业化和现代化。我很期待这些实际的企业走访,能吸引优秀的人才投身制造业、投身我国中小企业。
2、实践价值
为了更深入系统地总结归纳我国专精特新企业的主要特征、竞争优势、成长机制与模式,本书不仅需要对专精特新企业进行典型案例分析,还需要对专精特新企业群体有较好的整体性认知。
创作团队广泛采集整理专精特新企业的素材资料,并与对照组企业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得到具有普适性和实践指导价值的研究结论,如专精特新企业竞争优势的四大来源、成长机制的八个维度以及成长模式的三大类型等。
八大成长机制
长期目标导向,愿景使命驱动。
深度聚焦主业,专注专精发展。
高度重视研发,持续开展创新。
深耕国内市场,嵌入全球市场。
保持较少负债,注重稳健经营。
持续提升品质,增强品牌影响。
核心团队稳定,员工高效成长。
勇当行业标杆,引领行业发展。
三种成长模式
点式纵深成长
链式水平成长
平台生态成长
专精特新企业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企业群体。浙江的专精特新企业在全国有明显的群体优势,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数量领先全国。
这本书以浙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典型代表,点面结合,辐射全国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持续成长、培育自身竞争优势等方面提供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方向上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