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超:义利并举、赋能公益

发布时间:2021-10-29来源:黄雨婷浏览次数:386


近日,共青团中央公布了2021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名单,全国共有116名优秀青年和25个青年集体获此荣誉,涵盖青年社会组织成员、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年创业者、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学生、青年医生、青年官兵等。浙江青年们在此次评选中表现突出,共有5位优秀青年获得“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10级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毕业校友、浙江省七彩阳光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承超位列其中。

王承超,中共党员,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师从寿涌毅教授。担任第十一届浙江省青年联合会委员(青年社会组织界别副秘书长)、浙江省七彩阳光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浙江省七彩阳光党支部书记,兼职担任浙江大学彩虹人生思政育人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外联中心主任、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公益慈善中心主任、杭州创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浙商总会学习专委会副秘书长等社会职务。


何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据悉,“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活动由共青团中央主办,旨在引导广大青少年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活动每年举办一次,采取社会化推选的方式,广泛动员各领域、各行业团员青年积极参与活动,主动寻找、发现自己身边符合好青年推选标准、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青年榜样。

 “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分为“爱岗敬业好青年”“创新创业好青年”“勤学上进好青年”“扶贫助困好青年”“崇德守信好青年”5个类别,聚焦青年在思想道德层面的表现。在此次评选中,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校友王承超荣获的是“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的“崇德守信好青年”。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校友王承超


多年来,王承超校友始终致力于“义利并举、赋能公益”的创新创业孵化模式,服务于社会创新和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助力共同富裕,在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和能力构建等方面卓有建树。

在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的背后,是王承超年复一年对服务社会创新与创业、践行社会责任、助力共同富裕的坚定与赤诚。


建平台、育人才,“创新创业新星”背后的助推者


2007年至今,王承超联合发起的“强鹰计划”已连续开展十八期,汇集近200位风云浙商和知名企业家作为“强鹰导师”,培养了1100名浙大“求是强鹰学员”和139名哈佛、耶鲁、牛津、北大、清华等海内外高校“强鹰名誉学员”,并助力其成为创新创业新星,推动100余人成功创业。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强鹰计划”形成了一大批以风云浙商和知名企业家为“创业实践导师”的队伍。强鹰四期学员、光珀智能CEO白云峰和强鹰十三期学员、利珀科技CEO王旭龙琦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双双进入全国十强并获得2项全国金奖,其中光珀智能更是成为37万个项目团队的全国总冠军,还于美国硅谷召开了产品发布会;强鹰十四期学员林子翔荣获十大新锐杭商……

同时,王承超还作为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30余所知名高校的双创导师,持续指导大批高校创新创业大学生,帮助其创业项目实现落地。


持续服务“社会创新”, 推动长三角“社会企业”落地生根


作为长三角地区社会创新枢纽社会组织负责人,王承超先后创办时代强鹰·杭州创业发展促进会和浙江省七彩阳光公益基金会,致力于“产业+公益”模式,推动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孵化。

他曾亲自参与为超过200个早期社会创新项目和初创型社会企业提供咨询指导,助力包括绿色浙江、浙江省百草园公益服务中心、一米之家、柯莱视等一批社会企业在创业热土茁壮成长。

通过不断深化社会创新和社会企业领域的行业服务,王承超也积极助力行业的专业化发展和完善行业生态。基于浙江大学社会治理公益慈善中心和浙江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外联中心平台支撑,他建立的社会企业孵化课程——“社会创新五讲”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社会企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七彩阳光公益基金会正通过支持各个领域社会企业的发展,不断塑造有社会价值的公益慈善项目。王承超也因此获得“长三角青年社会组织金牌导师”。


西部支教、抗疫捐赠...持续践行社会责任


为践行社会责任,王承超自2009年赴贵州支教以来,每年坚持对贵州、云南等地进行对口支援,累计募集款项200余万元,为当地修建小学、村组路和饮水工程等项目。同时,他还培养了一批年轻志愿者团队,开展“志愿接力”活动。

由于对贵州当地的卓越贡献,王承超获得了由贵州省组织部、共青团贵州省委员会等联合颁发的“贵州省春晖使者”称号,也获评“第九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浙江日报》在2014217日以“杭州青年王承超——西部支教致青春”为题对王承超的相关事迹进行了报道。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凭借多年的组织经验,王承超敏锐意识到物资的紧缺与调度的急迫。于是他立即行动,在疫情期间筹措并捐赠了4万只FFP2级口罩,1000N95口罩,2000双医疗手套,5000套隔离衣,2100副护目镜,72桶酒精等,共筹资约30万元的物资和善款,送至抗疫一线。王承超也因此获评“浙江省战疫群英优秀个人”。


王承超:心怀感恩,让“善行”可持续


此次能够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今年刚满35周岁的王承超满怀激动。他说:“35岁是评选‘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的上限年纪,能在这个当口,幸运地获得这个称号,我感到非常激动,将视之为对自己‘青年’阶段的一次小结。”

回想起自己的成长轨迹,王承超内心充满感恩。“深切感谢每一个培养我的平台,每一位呵护我的师长前辈;同时也满怀力量,这也是对于我所从事服务社会创新领域的一种认可,一份激励。”

在王承超的心目中,“全国向上向善青年”这个称号不只是一个人的荣耀,它的存在,也是为了褒扬一种积极的社会现象、激励一类充满朝气的社会群体。

回首这些年在服务社会创新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持续努力,虽然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但王承超依然满是干劲。他表示,在面对不同的社会议题和社会组织、创业项目时,总是“不顺”比“顺”多。因为想法是一回事,落地则是另一回事。但幸运的是,一路走来,得到了很多社会贤达的包容和支持,也让我有勇气继续走这条路。因为我们身在浙江,深切体会到这片热土上,“最多跑一次”“未来社区”“共同富裕”“社会建设委员会的设立”等均与“社会创新”的内源契合,也让我们这些落地者更有干劲。

他进一步补充说,社会创新是对社会问题以创新模式进行弥合与解决,这是一件为“善”的事。在相对传统的观念里,“善”等同于无私奉献、专门利他、毫不利己的行为。这种社会的偏见,使得愿意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的人,总是赢得了社会的美誉,却往往难以顾全家人的理解。事实上,过度牺牲的善行缺乏应有的可持续性,也不是现代慈善领域所提倡的。所以,我致力于的事业,其实是让“善行”可持续,让行善者也能成就一个体面的生活。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以培养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为己任,在育人上高度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社会责任的高级管理人才和领导者。作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校友,王承超深受“健康力量”理念熏陶,其在管院的学习也对他的成长与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说:“2010-2013年,我在管理学院就读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作为一名跨专业的学生,且刚刚经历一年支教,已中断连续学习经历,重新开启学习是非常困难的。但在以我研究生导师——寿涌毅教授为代表的管理学院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我最终顺利完成了学业。至今,管理学院求学期间习得的‘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与‘将复杂事务进行解构和归纳’等方面的研究性思维,已成为我应用在社会创新领域的方法论,也惠及各领域社会创业者和创新创业人。”


文字编辑 | 段婷

审核 | 郭莹

供图 | 本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