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联合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美团等开发编制的《浙江省夜间经济发展和活跃度指数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在杭州正式发布。
4月30日,在由浙江省商务厅主办的“奋进新时代 爱尚新生活 浙里来消费”2021浙江消费促进月活动启动仪式上,报告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主任应天煜对2020年浙江省全省以及各市、区县的夜间经济发展指数和活跃度指数作详细解读。央视、中国蓝TV,搜狐网、钱江晚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对报告发布进行报道与直播。
报告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主任应天煜解读
应天煜指出,在长三角地区的三省一市中,浙江省2020年的夜间消费总交易额名列第二,总交易额的年度增速排名第一。同时,夜间经济商户和用户数量也在地区内排名靠前。
核心发现
报告显示,全省所有设区市呈现出明显的高中低三层梯队发展格局,各地区在发展总量和人均活跃度两个指数上的排名各有偏重,其中2020年杭州夜间经济发展与活跃指数分别以81.7和67.1的分值双双夺冠;
从空间聚集的角度看,杭州、宁波、温州及金华四个都市区域无论是总量发展还是人均活跃度都较为亮眼。指数报告还同时公布了我省2020年夜间经济发展指数和活跃度指数分值TOP20区县。
从时间纬度上看,浙江省夜间经济发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迅速“强势回归”,两个指数在2020年第三、第四季度均大幅度超越2019年疫情前同期水平。以上结果表明,在过去一年里,浙江省的夜间经济经受住新冠疫情的巨大考验,目前情况总体趋稳向好,居民被压抑的消费需求正在不断释放中。
从各业态发展情况看,疫情后夜间经济各业态的恢复速度不一,但总体势头强劲,全省夜间消费呈现出多样化、品质化特征。
2020年我省六大夜间消费业态活跃度的变化特征和总指数基本一致,呈现“V型”形态。后疫情期间,恢复最快的是文化娱乐业和餐饮业,而住宿业和旅游业恢复相对迟缓,2020年夜宿指数和夜游指数仅恢复至2019年的87%和96%。该结果表明,消费者对旅游住宿业的信心仍需进一步提振。2020年除夜食、夜购外的其他业态占比逐步提高,尤其是夜购、夜健和夜娱等业态都比疫情前有两位数的增长(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4.69%、29.48%、23.23%),成为疫情后夜间消费的新亮点。高增速背后,映射的是夜间消费的旺盛需求。
“作为全国首个省域夜间经济发展和活跃度综合报告,本次发布是对浙江省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评价。我们希望以大数据研究来发现夜经济的美好,体现浙江‘重要窗口’的建设使命。”应天煜如是说。
关于报告
作为全国首个省域夜间经济发展和活跃度综合报告,此次发布的《浙江省夜间经济发展和活跃度指数》是项目团队在2020年9月发布的1.0版本基础上的又一力作。
经过多轮数据探索、完善和迭代升级,项目组以“面向浙江、聚焦区县、多源数据、突出动态、精练内核、逐步迭代”为总体思路,针对2019年1月-2020年12月浙江省90个区县多层面、跨时空维度的夜间经济发展状况和活跃度,构建了基于总量指标的浙江省夜间经济发展指数和基于人均指标的夜间经济活跃度指数。
夜间经济发展指数基于当地夜间经济总体运行情况,包含夜间业态丰富性、夜间消费便利性、夜间消费活跃性、夜间消费评价和商业设施成熟度等分指数;夜间经济活跃度指数基于夜间经济业态和供需的分析角度,包含夜食活跃度、夜购活跃度、夜娱活跃度、夜宿活跃度、夜健活跃度、夜游活跃度等分指数。
通过这两套夜间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可对浙江省夜间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还可对夜间经济的不同消费业态进行动态研判,为扩大城市内需、推动相关业态发展,提供系统评估和决策借鉴。
基于对2020年全省夜间经济的横向(市、区县)、纵向(时间纬度)对比,该报告从夜间消费的角度对全省夜间经济发展现状做出科学准确评估,有助于相关政府部门了解疫情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冲击影响、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的经济回弹、防控复工工作的成效,以及疫情期间、后疫情期间夜间经济各业态消费的冲击、恢复和激发情况。
获取完整报告,请联系廖老师,邮箱liaoting@zj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