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学生】快执行与慢生活,“宝藏男孩”李欧带你领略读博的成就感

浙大管院2017级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李欧光芒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01-14来源:吴丹李浏览次数:557

在浙江大学,有一个学子们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那就是1986年起设立的竺可桢奖学金。凭借在学习、科研、创业大赛以及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优异表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17级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李欧2019-2020学年荣获竺可桢奖学金。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17级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来源:浙江大学公众号

从经济学到心理学再到管理科学,拥有本硕博跨学科背景的李欧发表多篇优质论文,获浙大第五届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科研成果奖特等奖;为解决社会现实难题,他和团队共同打造服务社会的项目,获多个创业大赛金奖。

在追求“高要求、快执行”的学术之外,生活中的李欧有趣、阳光,喜欢让时光“缓慢流淌”。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浙大管院“宝藏男孩”李欧的读博生活。


读博,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

李欧披荆斩棘、取得学术突破的疆场——神经管理学,是一个对大多数人来说陌生又神秘的新兴前沿领域。这门学科的主要内容是用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研究人们日常管理活动与经济活动背后的机制。

我主要关注消费者行为和经济决策背后的心理机制和认知神经机制。”谈及研究方向时,李欧眼里带着光。

为了把自己的工作解释得更加通俗易懂,他举了一个例子:“我有两种不同品牌的碳酸饮料,拿掉包装后你要告诉我更喜欢喝哪一个。对大数人而言,面对两款相似产品时,他们是很难说清楚自己究竟偏好哪一个。但通过比较消费者在体验不同产品时的大脑活动数据,就能准确刻画出他们的偏好了,因为大脑中有一部分区域是专门表达对不同东西的喜爱程度。”李欧的研究工作就是揭示人们在管理活动背后的真实偏好。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神经管理学实验室

脑电实验进行前的调试

对于李欧来说,读博是一种纯粹的自我实现。“我就是想做一件让自己觉得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以后别人问起,你过去三十年做的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是什么,我能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我拿下了一个博士学位!”

李欧将自己的研究生生涯分为了两个阶段,前半段是三年的硕士,也是他作为一个研究生的入门期。每天八点钟起床,上午跟踪顶级期刊最新文献和同行的工作进展;下午围绕自己的研究方向精读三至四篇文献,或者开展一些实验;晚上再整理一天的收获,并写成小报告。这是李欧在研究生入门阶段每一天的写照。

用当下流行的话术来说,就是“8107,早上八点,晚上十点,一周七天,全年无休”。在那段时间中,李欧在文献检索、研究方法、实验设计、论文撰写上一点点摸索,和多数人一样在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磨合与自我怀疑后,他才对“如何做好一项研究”有了自己的感悟。

后半段的四年博士,则被他称为是研究生的进阶期。得益于前期扎实的学术训练,在进入博士阶段后,李欧能快速地适应科研生活并有效地组织起自己的工作。在导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汪蕾教授的帮助下,李欧确立了“个体经济与管理决策”和“消费者行为决策”两个研究方向,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我经常觉得自己在研究领域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我仍是一名学生,可能到了博士毕业后我才能达成‘研究生’到‘研究者’身份的转变吧。”

近五年,李欧在研究领域中以主要作者发表SSCI论文4篇,CSSCI(含扩展版)论文7篇,收录国际会议摘要4篇;论文在知网CNKI共被下载13000余次,引用超130次,并获得第五届浙江大学学生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

这些学术成绩背后,是他对自己的高要求和对任务的高执行。

李欧发表的论文成果

有人说,科研是痛苦的,但李欧却不以为然。“做任何事都要将兴趣与事业相结合,才能做得更好。”在李欧看来,求知本身就是追求纯粹快乐的过程。碰到困难,通过努力把它解决,这个过程充满了乐趣。他还调侃道,p≤0.05是工作中最开心的事情。

为梦想“披星戴月”,科研是对求知者的历练,是从日复一日的“机械”中寻找美好生活的点点微光。


研究的完结绝不是以论文发表为标志

课余之外,李欧还活跃在网络上进行科普写作。

大众对心理学的刻板印象无非是读心术、心理咨询,网络上关于心理学的文章,也总是离不开抑郁症、原生家庭、感情纠结这些话题,然而这些只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小部分。”

通过讲述科学心理学故事,分享最地道的科学心理学知识,让喜欢心理学的读者了解真正的心理学是什么,是李欧写科普文的初衷。

李欧认为,好的研究者不仅要对自己的科研领域有所贡献,还要学会将科学内容转化为大众能够读懂的东西,真正为社会所用。

一项研究的完结绝对不是以论文成功发表作为标志,论文只是研究的载体,还需要将它推广出去并推动解决社会需求。”

李欧在网上写的科普文常被主流网络媒体转载

浙大管院多年来以“培养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为价值观,以创造管理科学发展的新理论、新方法,为人类贡献管理思想与智慧,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社会责任的高级管理人才和领导者为使命。

在这样的价值观与使命熏陶下,管院学生似乎对创新创业有着天然的热情,李欧也不例外。

作为团队一员,李欧与团队一起获得过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建行杯”第五届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第二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金奖。

而在这些大赛金奖的背后,李欧也分享了一段有趣的创业经历。

2017年,恰逢浙江省新高考改革元年,高一学生需要根据自己未来想学什么大学专业来提前决定自己在高中修读的学科。然而,不少高中生面对未来专业选择时都一筹莫展。

如果我们通过大数据的方式,将高一学生与不同专业的优秀在校大学生的画像逐一匹配,那样不就可以为他们确定适合的专业并据此提供选课意见了。”有了这个想法后,李欧加入创始人团队,和小伙伴们针对“高中生摸不清自己喜欢什么专业”的现实痛点,开发出了一个在当时备具影响力的新高考一站式指南平台,最终实现了十万用户量的积累。


光芒背后离不开导师与室友”

谈到在浙大求学时光中遇见的人时,李欧表示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是他的导师和室友。

李欧的导师汪蕾教授,一方面会在整体研究方向上为李欧严格把关;另一方面,又在具体的研究执行上给予宽松的氛围,让李欧的自主性得到了最大程度发挥。

不仅是科研,汪老师还经常鼓励我们多阅读,保持对现实世界的敏锐度,她还会为学生举办读书会,分享她的阅读内容。”20186月,李欧所在的团队被评为浙江大学“五好导学团队”,导师的指导和实验室良好的氛围,是他成功路上的催化剂。

李欧的室友忻皓也是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一名80后博士生,曾获得过浙江大学“十佳大学生”荣誉称号。忻皓在社会实践上对李欧有不少的帮助,他们还会畅聊学习、科研、国际时事,分享日常和彼此的秘密。80后和90后的搭配,总是会迸发出许多奇思妙想的创意。室友对李欧而言,不仅是最好的朋友,还是人生路上重要的前辈。


我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在学术之外,平日里的李欧也是一个非常注重生活的“宝藏男孩”。

我比较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我喜欢看电影,喜欢听各种风格的音乐,喜欢自己冲煮咖啡、喜欢阅读……”晚上回寝室后,从繁忙的科研工作中抽身,播一首最近爱听的音乐,选一本新买的娱乐读物,安逸的时光缓缓流淌。

我会把阅读当作一个不带功利性的纯粹放松过程。”“我还喜欢尝试不同的咖啡,于我而言,周末出门探咖啡店是一个很解压的方式。我希望自己能够走遍杭州大大小小的咖啡店。”

当谈到“研究生阶段,最好的状态是怎样的”时,李欧说:“从心理学上讲,对过去一段经历,评价的锚定点往往是最后一段时间——就像看一部电影,前面很难看,后面很好,你不会觉得这是烂片。”

因此在他心中,整个研究生阶段,一个比较好的状态是“先紧后松、先苦后甜”。这样以后在回忆起研究生时光时,会感到更开心。

同时他也寄语学弟学妹们:“要对自己有更多、更高的要求,输出自己的价值。”这也是他给自己定下的标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