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定制不麻烦!业界专家为浙大管院医疗管理项目打Call

业界“名人”为何为浙大管院医疗管理项目疯狂打Call?近日,我们采访了其中两位授课老师。

发布时间:2018-05-31来源:系统管理员浏览次数:72

    这是一群有情怀的人,立志要做有价值的事情——培养一大批医疗健康管理领军人才,引领医疗健康行业发展。他们有的来自政界,如浙江省健康服务行业促进会会长、原浙江省卫生厅国际合作处处长朱耀传;有的来自企业界,如浙商创投执行总裁、原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游向东。

    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MBA医疗管理方向主任、领导力与组织管理学系教授邢以群牵头下,他们共同为这个项目的学员设计定制化课程。

    已经是业界“名人”的他们,何必要为这个项目疯狂打Call?近日,浙大管院就此采访了两位授课老师——朱耀传和游向东。

1.jpg

浙大管院医疗管理MBA课程老师:朱耀传(左)、游向东(右)

    授课初衷:“健康中国”源动力

    朱耀传:意料之中且必然而为

    如今,医疗健康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两年前我们便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召开了首届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很多关于医疗健康的要求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此后,中国健康产业迈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事实上,浙江省也早在2015年全省人大会上将健康产业列入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制定了“到2020年健康产业规模达1万亿”的目标。同时,浙江省提出的8个万亿产业,健康产业便是其中一个。

    可见,国家国民健康纲要的大政方针已出台,省里健康产业的目标也已制定,但与此不同步的现状却是:合格、高端的医疗管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因此,当邢以群教授两年前着手筹办浙大管院医疗管理MBA,并向我正式提出授课邀请时,我内心非常激动,因为这不仅符合当今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我所担任会长一职的浙江省健康服务行业促进会,为促进国民健康福祉正想做的事,这和我们的宗旨与战略也高度一致。

    所以,不管是从我个人,还是从协会、健康产业的当下需求以及民众的大力支持、专家和学员的热忱推荐、当今发展趋势等来看,来浙大管院医疗管理MBA授课都是意料之中且必然而为的事情。

    游向东:在互动分享中共同成长

    一方面,因为我从前在浙二医院工作,也给浙大医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们上过课。2016年时,浙大也曾邀请我去给浙大管院EMBA上过课。因此,此次邢以群教授邀请我来给浙大管院医疗管理MBA上课,我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因为作为浙大教师的一员,我认为只要浙大需要,上这些课于我而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另一方面,做过医生、科主任、浙二医院副院长的我在医院管理方面也有很多切身体会、感悟以及实践经验。同时,自加入浙商创投后,我主打医疗领域的并购投资和股权投资,通过这一过程来从另一角度看待医疗服务的内涵和外延,我从中获益匪浅。

    因此,在当今“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驱使下,怀着“为国家培养医疗管理精英人才,以进一步促进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的初衷,我想通过来给浙大管院医疗管理MBA上课,把自己积累的这些“财富”分享给同学们,让他们少走弯路,并在我的基础上加速创新,减少试错成本。

    第三,就个人而言,我也希望和同学们在互动分享中共同成长。因为在当今大变革时代下,跨界交叉往往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而浙大管院MBA的同学们大都来自各行各业、身份迥异,他们可能是未来的创业者,也可能正在创业的路上,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思维方式。给他们上课,不仅是我单方面的心得体会分享,还有师生间的多维互动,这样的方式将让我们碰撞出更多新想法、新触动,最终也将促进中国医疗行业与创新创业的繁荣发展。 

    正是综合上述多方面因素,当邢以群老师发出邀请时,我义无反顾的来了。

    授课背后:为“定制化课程”绞尽脑汁

    朱耀传:精益求精,给学员启发与触动

    虽有多头事务缠身,但为了更好的课堂呈现与教学效果,我与协会内外的专家还是为浙大管院医疗管理MBA的定制化课程展开了集中讨论与反复琢磨,并与邢教授进行了协商。

    这期间,内容几经修改补订,我们也反复确认课程安排,核实参考数据。考虑到浙大管院医疗管理MBA班中的学员们大都是企业各方面的专业人士或有志于创业的人员,我们选择的实践案例都是优中选优后确定的。因为我希望这些实实在在的案例能够真的带给他们启发与触动,并对他们以后创业或发展自己的企业、产业能提供实质性的帮助,而不是“纸上空谈”。

    当然,我所开设的这门《医疗健康产业发展与资本运营》课程并不是我一个人的成果,而是集体的智慧结晶。课程内容部分来自我的演讲,也有向协会里的专家请教取经制定的。且所有的开课内容都是在查阅过许多资料后,在邢教授的关心下最终确定的。

    游向东:反复打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于医疗管理MBA的定制化课程打造,我们的团队非常重视,我作为授课教师也始终把课程质量置于首位。在邢以群老师和朱耀传会长的关心下,也在助理马一源的帮助下,我们四人在开课前便对整个课程展开了详细讨论,也对课程提纲做了充分的酝酿及协商。因为要考虑到全局,既不和前面的讲者重复,也不和后面的讲者相冲突,同时还要体现这门课程的特色。

    因此, 针对这门并无先例的课程,我们去查阅了相当多的资料、文献、国内外案例,涉及医药、医疗器械、互联网医疗、医院服务、海外医疗并购等诸多领域。最终,我们删减三分之二,只留下三分之一的入选案例。

    此外,我们还把备课资料和上课PPT集合在一起,反复打磨、讨论、修改,尽管学生们的需求并不清晰、明朗,但我们尽可能站在学生和MBA项目的角度进行课程设置,并加以改进。既体现一定高度的理论,也展现一些具体、经典且个人有深刻体会的案例,从而使实践可落地、可操作。因为在我看来,医疗管理MBA的课程不仅需要理论支撑,也需要实际案例的探讨与研究,而无论是失败案例还是成功案例,都有我们需要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同时,为了帮助他们在未来能对政策、行业进行精准研究,创新可落地的商业操作模式及引领模式等,我们会在课前提前发给大家案例,每份案例上有ABCD四个角色代表四个不同的利益方,又把全班分成4个大组,每个大组分成两个小组,最后由这8个组从各自的利益角度来阐释他们的观点,让他们在思维碰撞中学会多方位、多角度地换位思考,培养顶层设计的战略眼光。

    “课堂氛围”预示更加美好的未来

    朱耀传:对项目学员印象深刻,看好该项目的未来

    我在上课前研究过报名来上课或被推荐的学员们,发现他们都有很强的主观意愿,都想通过汲取最前沿的知识养料来为他们以后的职业规划以及人生规划做铺垫。而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确实如此,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态度非常认真。 

    第二是互动积极、热情,以致于课程预留的交流互动时间远远不足。同时,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也非常有水平有思路,足以显示他们为此做了相当多的功课和准备。

    第三是出勤率高,从来不用担心到课率的问题。有时候还会有很多其他班的旁听生前来听课,这让我看见了学风严谨、不一样的管院。

    在被学员们的积极进取深受触动的同时,我也为他们感到幸运。因为在我看来,浙大管院医疗管理MBA有成为管理学院乃至浙江大学名优项目的实力,它的课程设计还在不断完善,课程邀请的教师、讲者等也都是浙江乃至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师资力量特别雄厚。学生们在听课后与我们交流时也纷纷表示“对他们帮助很大”。

    游向东:期待更多“热情高”的学员加入,造福人类生活

    刚看到来自各行各业的学员名单时,我觉得颇有挑战性。因为行业不一、身份地位不一、需求不一,这意味着课程既要兼顾不同层面,也要紧紧围绕医疗管理这根轴线。

    但上过课后,我发现这是一群好学且有激情的年轻学者,他们工作之余也不忘给自己充电学习,有着非常良好的精神状态。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主动表达观点,还常常因课堂时间限制未能在课上求教,而转向课间、课后继续向我请教,学习热情非同一般。

    还有一点印象深刻,尽管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但都非常关注并投入医疗管理这一领域,也都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与思维。和他们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也时常能给我带来启发与思考。

    而对于医疗管理MBA这个项目,我希望在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的同时,也能借助浙大及浙大管院的口碑与影响力以及相关学术论坛,进一步在中国最发达的省份——浙江省的众多民营医疗机构中多多宣传与推广。

    因为如今中国民营医疗机构的医疗管理短板弱势非常明显,医疗专业管理人才也非常欠缺,我非常期待浙大管院医疗管理MBA项目可以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医疗管理领域,满足该领域的刚性人才需求,从而助推社会资本发展,让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工具、管理手段以及管理模式能够在民营医院得到快速地推广和运用,服务、造福更多人民。

 

 

 

二维码.jp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