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风采】周欣悦:研究者要多挠“痒点”!

浙大管院周欣悦认为,研究者需要找到自己的“痒点”,然后好好挠挠它!

发布时间:2018-03-26来源:系统管理员浏览次数:16

    有人说,大学教师是一份轻松、光鲜的职业,似乎只要上上课、搞好教学就可以拿到一份高薪。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教学与科研齐飞,才是当今大学老师们的工作常态,特别是在倡导好教师、好学者、好员工三好价值观的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而在这样的学院里,有一位对工作、生活充满激情与活力的美女教授,她的研究总是备受关注且饶有趣味、引人深思,她的教学也广受学生欢迎。她是浙大管院市场营销学系主任周欣悦教授,近日她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自己的研究秘诀”——研究者需要找到自己的痒点,然后好好挠挠它!

    去年,周欣悦教授在农贸市场研究脏钱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媒体关注,而她通过一系列实验与研究所发现的秘密——“钱也要看脸,更是引发了外界热议。

微信图片_20180326105800 (2).jpg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系主任周欣悦教授

    钱是藏在口袋里的兄弟

    最近,周欣悦在忙着一项研究——对金钱形象的合理改造会成为社会公益的催化剂。

    这项研究源于中国的传统语汇——“孔方兄孔方兄一词来自西晋鲁褒《钱神论》,所谓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在周欣悦看来,这个带有人化色彩的语汇,不仅诉说着人们对于的内在情感,还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行为。

    那么,孔方兄究竟能帮我们做什么呢?

    原来,随着国家公益事业的发展,一大批以拟人化的钱为主体的公益广告正悄然兴起。周欣悦认为,人格化的金钱能以其生动形象产生积极效益,从而很大程度上抵消人们的自私情绪,提高人们参与社会公益的积极性。相比于那些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了的说教性宣传,这类广告更能触动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善,为献爱心而积极行动。

    在周欣悦看来,人与钱的关系总是处在一种微妙而矛盾的状态中,她通过对钱背后的人的心理研究,来寻找重塑时人金钱观的出路。

微信图片_20180326105834 (2).jpg

    脏钱令人们不道德

    依照周欣悦在农贸市场的研究,如果脏钱会激发不诚信行为,这个门槛到底有多高呢?

    周欣悦团队又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参与实验者分配成四组,每个人都做了一个手指灵活度的测试,能尽可能快的数一叠纸或者钱,第一组人数干净的钱,第二组数干净的纸,第三组数脏钱,第四组数脏纸。

    之后,参与实验的人需要填写一个问卷,上面给出了一些不道德的行为:例如,如果不会被发现,最少要给你多少钱,你才愿意用针扎一个你不认识的小孩子的手?如果你有这个权力而且还不会被发现,最少要给你多少钱,你才会把一个人的成绩从不及格改成及格?参与者需要写下他们到底需要多少钱才愿意做这些不道德行为。

    结果发现,之前接触干净钱组需要100万左右才愿意做这些不道德行为,但是之前接触脏钱组只需要10万元左右就可以做同样的不道德行为。但是之前接触的如果是脏纸和干净纸就不会产生这个区别。

    之后,周欣悦继续在4个实验中用了一些经济游戏进一步巩固了这个发现——接触脏钱的人在经济游戏中表现更加自私,更加不公平分配,更加容易辜负对方的信任给对方少分钱。周欣悦的金钱心理学研究也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2017年,《Nature》人物专访周欣悦,并且提到了她做的脏钱研究

微信图片_20180326105930 (2).jpg

    钱是一种强大的心理资源

    关于脏钱的研究似乎印证了人们长期以来的认知,如钱是万恶之源为富不仁等,但是周欣悦不这么认为,她告诉我们,金钱并不是许多消极行为的动因。

    在周欣悦的眼里,金钱不是单纯的交换工具,它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心理效应。

    例如穷人家的孩子会把硬币画得比富人家的孩子更大,夫妻生活中如果经常说起钱那么会影响他们的感情。在周欣悦之前的研究中,她还发现接触到金钱可以缓解人们的疼痛感。

    这一个发现后来得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DANIEL KAHEMA的一次大型研究的印证。在一个盖洛普公司对45,000美国居民的调查中,DANIEL KAHEMAN发现:高收入会降低其他不幸事件带来的痛苦。

    同样一个威胁,例如头疼,经常头疼的有钱人对不头疼的有钱人来说,觉得自己生活痛苦的比例只增加了19%,但在穷人身上头疼增加痛苦的比例却高达31%

    研究者要多挠痒点

    按照周欣悦的话说,有时候她也会从钱眼儿里爬出来,然后去做一些无用的研究,譬如怀旧

    “怀旧是周欣悦开展的另一项心理研究。她说:怀旧并不是一种抱残守缺因循守旧的思想负担或心理疾病,那些过去的记忆可以作为一种心理资源而抵御现在受到的威胁。

    周欣悦做了一系列研究来探索怀旧所具有的社会潜能,例如:将一群在校大学生分成两组,让其中一组学生努力回忆能让他们怀旧的事件并将它们写在纸上,使他们尽可能沉浸其中;另一部分学生则被要求在纸上写下他们上一周经历的普通事情。

    然后,她让学生们观看一部虚拟的慈善基金会的宣传页,告诉他们该基金旨在帮助2008年汶川地震的受灾儿童。接下来请他们填写为该基金会自愿服务的时间和捐赠金钱的数额,从而测量他们的捐赠意愿。

    通过实验数据的比较分析,周欣悦印证出这样的结论:那些刚刚接受过怀旧洗礼的学生更愿意捐出更多的钱,而且也愿意做更长时间的志愿服务。也就是说,怀旧更容易增加人们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从而更大限度地激发人们参与社会互助的动力和热情。

    这些研究在周欣悦看来是无用有趣的。她说,学习社会科学、从事社科研究应发现和珍惜那个痒点,那是研究者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能的好奇,然后就好好去挠它。

    对一个个痒点的探究,需要我们保持活跃的思维,突破对常识问题认识的壁垒,来开创出一片新的园地。而挠痒则要将个人独立的思考与团队中的交流切磋结合起来,在不断的创新、批判和完善中获得发现。

 

 

 

二维码.jp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