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4日上午,美国华盛顿大学陈晓萍教授在管理学院1102会议室为我院师生作了主题为“Entrepreneurial Passion and Its Consequences”的学术研究报告,领导力与组织管理学系谢小云教授主持了本次报告。此次报告吸引了来自领导力与组织管理学系及其他学系近50位师生参与。
陈晓萍教授1988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心理系,是美国伊利诺大学工业和组织心理学博士,美国心理学会和工业组织心理学会院士。现任美国华盛顿大学福斯特商学院副院长、Philip M. Condit讲席教授。
谢小云老师向在座师生简单介绍了陈晓萍教授之后,报告在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开始。陈晓萍教授介绍说其本人最初的研究主题聚焦于合作与竞争,后来逐渐分散与延伸到不同的研究领域。此次报告陈教授以“创业激情”为主题分享其研究思路的形成与拓展过程。在风景宜人的西雅图这座城市,出现了如星巴克、亚马逊等众多世界级品牌企业,这些企业的成功引起了陈教授对“创业激情及其影响”的关注。以往研究只是认为创业激情对于创业行为、机会认知、企业生存和成长等具有重要影响,并没有对其影响机制进行深入探索,也缺乏对其进行实证检验。
陈教授从风险投资者对创业激情的感觉认知获得启发,研究创业激情是否会影响创业融资。通过以往文献对激情和创业激情的概念综述,陈教授认为“创业激情是一种伴随着崇高个人价值的认知和行为表现的企业家的强烈情感状态”,创业者融资的过程就是创业者说服风险投资者的过程,从风险投资者感知的角度将创业激情分为情感表现和认知表现两个方面。针对此问题,陈教授提出了“在创业计划展示中,风险投资者对创业者情感激情和认知激情的感知会对风险投资者的投资决定产生积极影响”两个假设。为了检验这两个假设,陈教授首先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开发了对创业激情的情感表现和认知表现进行测度的量表,然后通过实验设计和现场研究收集分析数据,结果发现风险投资者对创业者认知激情的感知会对其投资决定产生积极影响,而对创业者情感激情的感知对其投资决定没有积极影响,这与假设不完全相符。
在此基础上,陈教授改变研究情境,探索创业激情对众筹决策的影响。通过观察相关众筹项目网站上的广告视频,提出了“广告视频中创业者展现出来的情感激情是否会对众筹结果产生影响”这一问题,并采用详尽可能性模型对众筹投资者与风险投资者的投资能力和动机进行了区分。然后提出假设模型,认为创业者在视频中展现出来的激情会对项目融资数量产生积极影响,社交媒介的关注度会产生中介效应,投资者感知项目的创新性会产生调节效应,并进行了三个不同的实验进行测量和检验,结果发现符合假设。
接下来,陈教授介绍了在新创企业中创业激情是否会影响员工创造性的研究。陈教授认为研究创业激情有两条路径,一种是研究感知的创业激情及其效果,另一种是研究内部的创业激情及其影响。针对此项研究的问题,陈教授开发出了包含15个条目和4种因素的创业激情量表,并得出CEO的创业激情可以通过改变中层管理者的领导力从而影响下层员工的创造性的结论。随后,陈教授向大家推荐了自己与激情这一研究主题相关的学术论文,同时向大家介绍了《管理视野》杂志,并推荐了《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跨文化管理》《随心所欲》《没有空白》等多部自己撰写的书籍,告诫大家要“把时间花在自己喜欢的人和事上”。
陈教授的报告引起了在场师生的热烈讨论。在问答环节,大家针对量表开发、样本和变量选择、概念界定等学术问题以及当下新兴技术的出现、互联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等实践问题与陈教授进行了交流。有些人针对陈教授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如众筹项目本身的性质(公益众筹)也会影响融资金额,有些人结合自己的研究向陈教授请教,如情绪与认知的路径迁移,陈教授一一回复并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
在大家意犹未尽的讨论中,本次报告圆满结束。陈晓萍教授利用短短2个小时的时间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如何做好一个学术研究者和文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