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午,香港科技大学组织行为学系怀明云博士在管理学院1102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做了关于上下级之间消极互动的主题报告。领导力与组织管理学系周帆等老师主持并参与了本次报告。
怀明云博士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组织行为学系,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她的研究聚焦于上下级之间消极互动的涌现及其对个人与团队绩效的影响,具体研究现象包括辱虐型领导、非伦理行为与谏言行为。她的研究成果发表在Leadership Quarterly,Small Group Research等组织行为学领域的重要期刊上,并曾荣获2017 IACMR Kwok Leung Memorial Dissertation Fund及2016 AOM年度会议最佳论文等荣誉奖励。
本次的报告中,怀博士为管院师生介绍了她与合作者关于上下级之间消极互动的文章“How and Why Can Organizations Stop the Negative Interactions between Subordinates and Supervisors”。以往关于辱虐型领导的前因研究认为,上级之所以会表现出辱虐行为,是因为受到了下属偏离行为(例如低绩效或冒犯上级)的刺激,并且认为这一过程完全是冲动、情绪化的。然而,这些研究只关注了上级与下属双方,并没有考虑到他们之间的互动会受到组织情境的影响。怀博士的研究试图解答组织是否能削弱或抑制上级辱虐行为和下属偏离行为之间的消极互动,并探索这些消极互动背后的认知机制。从资源的跨领域缓冲(cross-domain buffering)及触发性替代
攻击(triggered displaced aggression)理论出发,组织如何对待上级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与下属之间的互动。当下属表现出偏离行为时,组织对上级的器重会作为一种跨领域的认知资源,使得上级与下属之间的消极互动得到缓冲。根据归因理论,人们对环境的反应取决于其如何解读所面临的事件,因而组织对上级的器重会减轻上级的风险归因偏见,使他们以一种更体谅的方式来解读下属的偏离行为,从而减少辱虐行为的发生。
怀博士通过两轮次的现场问卷研究和一个实验研究来实证检验了自己的理论模型。她的研究对当今的管理实践有着诸多借鉴价值。首先,组织应设立规范来限制下属的偏离行为,并鼓励他们为自己的偏离行为向上级做出解释;其次,组织应重视对上级所做贡献的肯定,这些举动对抑制上下级之间的消极互动至关重要。在报告的过程中,在场师生对怀博士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提出了许多疑问。怀博士一一做出了解答,并且虚心听取了老师们对于研究的建议。怀明云博士的分享逻辑严谨,方法缜密,让我们看到了她对学术研究孜孜以求的坚持,令管院师生深受感染,收获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