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3日中午,创新系举行了第11次系内学术报告,由博士生丁鹏报告其关于企业如何基于其绩效状况决定其专利申请策略的研究。有20多位系内外老师与博士生听取报告并积极参与了讨论。
丁鹏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技术与创新管理专业博士生,主要从事企业行为及创新战略相关的研究,在DSS发表论文一篇。他的导师是郭斌教授。
专利申请策略定义为企业当期申请的全部专利中发明专利所占的比例。发明专利的比例高,表明企业更倾向于申请发明专利,发明专利的比例低则表明企业更倾向于申请非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
丁鹏的本项研究采用模型加实证的方法。首先建立博弈模型,提出可以检验的命题,随后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对命题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探讨了企业专利申请决策中,企业行为理论和过度自信理论的解释力孰高,及其原因。我们发现,在专利申请决策中,企业的行为更加符合过度自信理论的预测:当企业绩效高于其绩效标杆时,企业更愿意申请发明专利,反之则更愿意申请非发明专利。原因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专利申请决策具有路径依赖性,之前的专利申请决策的结果会影响本期专利申请决策的决策集。第二,(发明)专利的获取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发明专利)专利化过程的失败会造成不可忽略的损失。第三,生存目标是企业最重要的目标,相对而言,申请发明专利比申请非发明专利要求的资源投入更多而且失败风险更高,因此也更可能影响企业生存目标的实现。然而,企业行为理论强调的问题导向的搜索,主张企业在绩效差的时候进行搜索以寻求提高绩效的方法,企业一般会因此表现为风险偏好,表现在专利申请决策上就是更加偏好申请发明专利,这种对风险的盲目承担往往会导致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危机。与企业行为理论相反,过度自信理论主张CEO出于“控制错觉”和“优于平均”的心理会在绩效好的时候申请发明专利,因为好的绩效一方面为企业获取发明专利提供了足够的资源,另一方面可以作为一种缓冲,使得即便发明专利专利化失败也不会影响企业的生存。
报告前后,导师郭斌老师也就本研究进行了一些深度点评。通过本报告,参会人员对企业如何基于其绩效状况决定其专利申请策略的研究都有了启发式的收获,学术报告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