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东老师在华盛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佐治亚理工大学施乐商学院组织行为学系,并于2016年被提前聘任为终身教授。刘老师的研究兴趣主要包括创造力、事件系统理论、追随力和员工离职问题,其学术成果发表于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等顶级管理学期刊,并曾获AOM学术成就奖、最佳论文将等多项殊荣。
27号下午,刘老师的第一场学术报告介绍了他与合作者提出的“事件系统理论(event system theory)”。传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往往围绕实体内部静态特征与状态展开,事件系统理论则基于对这一特点的反思,提出将事件本身进行量化和解析,使之进入研究模型,从而形成更加具有动态性的和生态效度的分析框架。该理论的核心概念“事件”包含多个具有外在性的实体,并具有时间、空间属性以及动态性。刘老师指出,研究者可以通过考察事件的强度因素、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这三个相互叠加的属性来对事件进行量化研究。而具有新颖性、颠覆性的高强度事件往往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在随后的报告中,刘老师借助1985年张瑞敏砸冰箱事件、1969年2-3月对苏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等具体事件生动地阐述了事件系统理论的内涵和应用方法。
27号晚上,刘老师就“追随力研究前沿进展”继续与我院师生展开讨论。在当前领导力研究备受关注的情况下,与之相对的追随力(fellowship)话题则兴起较晚,发展不够成熟。领导力研究关注的是如何成为好的领导,追随力的研究则期望启迪大多数员工如何成为好的下属。刘老师认为,“决不当头”这一处世原则深受中国人认可,因而追随力研究能够更好地发掘东方管理智慧。围绕他与合作者关于辱虐领导与下属的应对策略研究,刘老师进一步展示了追随力研究如何解析下属对其领导向上的影响过程。
除了对追随力研究的介绍,刘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学术生涯经历以及自己做研究、发表高水平期刊文章的经验。其中,刘老师坦诚地介绍了自己所总结的A级英文管理期刊理论与实证部分的几大关键原则,并鼓励各位同学要善于总结经验,主动搜寻信息并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刘老师的分享风格朴实,干货多多,兼具理论性和可操作性。发表高水平英文文章、成为具有胜任力的研究者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尝试、积累经验、积极吸收优秀学者的成功经验并加以反思。通过此次活动,管院师生受益良多。
文/左玉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