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浙江省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工作,总结“十二五”期间浙江省高校教学改革与优秀教材建设的实践成果,探讨新形势下高校教材发展新思路和新形式,2017年4月8日下午,以“‘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新形态教材建设”为主题的浙江省高校新形态教材建设研讨会在杭隆重召开。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王国银,省教材建设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浙江大学楼程富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华尔天教授,浙大管院邢以群教授,浙江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袁亚春编审、副社长金更达编审等600余名浙江省高校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华尔天教授致欢迎辞,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王国银就“新形势下高校教材建设的发展趋势”的主题作发言,并指出,教材在“互联网+”时代中,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和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他表示要通过新形态教材建设项目,培育一批精品教材,打造一支名师队伍,推进课堂教学创新,服务教学质量提升。
浙江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袁亚春编审、省教材建设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程富教授分别就新形态高校教材建设与浙江省高校“十二五”教材建设情况等进行了发言。而对于如何打造新一代教材,浙大管理学教研中心负责人、浙大管院邢以群教授则在会上进行了精彩演讲。他阐述了教材的编写在未来有哪些变化与不变因素,并结合自身经验介绍了纸质教材、电子教材、MOOC与管理课程网相结合的管理学第四版新形态教材。
浙大管理学教研中心负责人、浙大管院邢以群教授演讲
邢以群教授认为,如今教材所面临的3大环境变化给教材创新带来了3大启示:读者群体深受互联网影响、思想多元开放,社交和尊重是其主要需求,因此,教材注重有趣、参与、好玩,与注重内容同等重要;互联网、多媒介、智能与社交技术的发展以及印刷等技术的变化,要求教材的多种形式、个性化定制以及多种表现形式的有机统一;还有竞争同行的变化,公开课、MOOC、电子读物以及自媒体等跨界竞争者的出现,要求教材不能只关注出版。
而在这种多变的局势下,邢以群教授表示,依然有许多不变的因素:学习教材不会消失,高质量内容是基础,多种学习方式将长期共存。
通过上述分析,邢教授对未来教材的形式进行了预测:
一是互联网化,即具有相关的配套网站或APP,不管何种形式的教材,都应该以某种形式与互联网相联系,提供配套学习资料和教辅、及时更新和扩展内容、满足学习者社交需求等;
二是多种形态,既有纸质的提供给中老年阅读者,也有电子版提供给习惯电子产品的年轻一代,也有MOOC之类的视频课程型和音频类朗读型教材提供给观看型或倾听型读者;
三是一体化,不同形态的教材之间打通,并适用于各种学习终端,为读者提供一体化学习方式。
最后,他以《管理学》(第四版)为例提出我们需做出的改变:一方面,通过精练教材内容、编辑创新、加强平台技术力量以及作者、编辑、技术和营销之间的相互协同,加强设施投入等保证产品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内容、版面、技术实现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扩大网络和社交营销影响面,进行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建立可持续的运作机制,保持领先和动力等,注重教材的“领先、独特、品牌”。
关于《管理学》(第四版)详情,请点击以下文章链接:
浙大管院邢以群教授推出集纸质、APP、网站于一体的O2O教材《管理学》
随后,浙江大学出版社副社长金更达编审以“新阅读•新体验•新融合:关于推进教育与出版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为题进行发言,展示了浙江大学出版社跨媒体数字出版平台,并围绕新形态教材建设介绍了“立方书”的产品目标、构成、特征以及“立方书”的编写与应用。
据悉,本次会议由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教材建设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与浙江大学出版社共同承办。现场观众们就省新形态教材建设项目进行了踊跃提问,与会嘉宾做了详尽回答,气氛热烈,与会者纷纷表示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