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管院与香港理工强强联合,首批酒店及旅游管理博士诞生

“百战归来再读书”。这句话,是今年11月刚毕业的博士生李军与葛继宏对自己在职读博初衷的定义。

发布时间:2016-12-14来源:系统管理员浏览次数:339

    “百战归来再读书”。这句话,是今年11月刚毕业的博士生李军与葛继宏对自己在职读博初衷的定义。在在职读博这件事上,别人看来不可思议,但对于他俩来说,一切称得上是机缘美好!

毕业礼合影左李军右葛继宏_副本_副本.jpg

博士毕业生李军(左)、葛继宏(右)

    李军,现任中国南方航空股份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地面服务保障部总经理;葛继宏,现任凤凰卫视浙江公司总裁,浙大管院MBA导师。

    据带班老师回忆,李军早在博士入读后一年半左右就着手准备论文选题,几经修改后,将方向放在“基层领导行为对员工绩效影响机制研究——工作价值观的视角”,并运用复杂的建模方法和数学运算,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研究结论。葛继宏则利用在媒体业的优势,也在入读不到两年时间内,先将研究方向聚焦于“旅游目的地与影视作品的营销战略合作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分析”,因选题视角独特,方法得当,也顺利通过答辩环节。

王婉飞教授在移动课堂上_副本_副本.jpg

    D.HTM项目香港理工方课程总监肖曲副教授认为,在职只是一种形式,难度因人而异,但能否在正常的3至5年学制内毕业,这与博士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有关。

    根据课程计划,学员除了要完成包括旅游理论与概念、酒店与旅游管理环境分析与战略、亚洲模式的酒店服务业管理、酒店与旅游管理定量研究方法、酒店与旅游管理定性研究方法等5门核心学科外,还要求修满酒店与旅游管理教育、酒店与旅游管理研究研讨、酒店与旅游管理独立学习、创新的酒店旅游服务业管理解决方案、酒店与旅游管理高层行政人员研讨、酒店服务业与旅游管理定量方法二等6门学科在内的4门学科学分,及1门学习技能工作坊和博士论文,才能最终获得博士学位。

肖曲副教授在课堂上_副本.jpg

D.HTM项目香港理工方课程总监肖曲副教授上课

    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一直致力于带领全球酒店及旅游教育的未来发展,在发表学术研究文献方面,位居全球第二。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是中国首个旅游本科专业,也是中国第一个被授予旅游经济硕士点,并建有国内最早的旅游管理博士后流动站。

    “D.HTM项目是两校在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科共建基础上强强联合的成果,成为该学科领域学位项目的高地,为中国旅游及酒店业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国际视野的高端领袖型人才。”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联合中心主任徐伟青博士介绍说,该项目于2013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立,每年通过层层遴选,招收25名来自业界、学界、政界的精英人士。

吴院长周老师在DHTM项目启动仪式上_副本_副本.jpg

D.HTM项目启动仪式

    “这次D.HTM项目首次培养了两位毕业生,让我对这个项目深感希望”。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主任、D.HTM项目浙大方课程主任周玲强教授坦言,国内大多数著名高校,早已经停止在职研究生的培养。D.HTM项目无疑填补了这一空白,特别是让很多旅游及酒店业界、学界的高管获得了在职提升自己的机会。他也希望,能够通过两校合作培养与共建这个窗口,凸显其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旅游酒店管理合作项目的地位。

博士毕业礼合影_副本_副本.jpg

浙大管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主任、D.HTM项目浙大方课程主任周玲强教授(中)与博士毕业生李军(左)、葛继宏(右)

    他们眼中的“管院老师们”......

    自D.HTM项目开办以来,浙大管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的老师们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们治学严谨、对教学孜孜不倦的形象,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李军说”

    我想感谢浙大管院的老师们。特别是王重鸣教授,他在领导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等领域的深厚造诣,特别是其高远的学术视野和前沿的研究方法,与中国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让我叹为观止。每次聆听他讲课都能获益良多。非常感谢他在我论文阶段的细致指导和鼓励,尤其是论文收尾阶段提出的三点中肯意见,让我不断精益求精,使论文更加聚焦和完整。

    其实,我也要感谢王婉飞教授。作为浙大的博导,王教授独有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我和其他学员。她善于从案例和数据中为我们提炼精髓,打开我旅游研究的一扇窗。

    还有林珊珊副教授,她是一位认真勤奋的老师,在为我们讲授定量研究方法时,由于班上同学的学术基础不尽相同,所以给讲课带来很大困难。她能够及时根据同学的研究能力层次高低,不断修改教案,与我们共同进步,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尊重与爱戴。

    “葛继宏说”

    特别感谢林珊珊副教授,她在百忙之中,对我的论文从思路形成到开题报告都提供了及时、耐心的指导与帮助,还非常认真、严谨地帮助我对终稿进行了逐字逐句的审改。

    细数与林老师因论文修改而交流的几十条信息和邮件,内心无比感动,再次感谢林老师。

 

 

二维码.jp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