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民营企业中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家族企业的发展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在新经济时代所带来的“冲击”下,家族企业在应对转型与传承等挑战方面,表现如何?他们又该如何实现健康发展?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以“新经济时代家族企业转型与发展: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第十二届创业与家族企业国际研讨会暨第十届国际家族企业论坛在浙大紫金港校区隆重举行。作为本次活动主办方,浙大管院企业家学院在会上正式发布了《2016中国家族企业健康指数报告》。
《2016家族企业健康指数报告》发布现场
《2016中国家族企业健康指数报告》是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进行的第五次家族企业健康指数研究。在2012年的研究中,第一次提出了家族企业健康生态系统理论,以动态的、系统的、互动的视角来看待影响家族企业健康发展的诸多因素。
2013年则将研究范围延伸到了台湾的家族企业,2015年又进一步拓展到新加坡的家族企业。2016年,课题组采用了浙江大学与全国工商联在2015年下半年联合开展的“中国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健康研究”的部分数据,在全国范围对广东、浙江、贵州等12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大范围调研,试图以更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来考量中国家族企业的健康发展状况。
《2016中国企业健康指数报告》
在本次研讨会上,浙大管院副院长、企业家学院院长陈凌教授以及浙大管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副主任、企业家学院院长助理窦军生副教授联合对《2016中国家族企业健康指数报告》进行了发布。
从左至右: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臧旭恒、浙大管院副院长陈凌、 方太集团监事长张招娣、方太集团名誉董事长茅理翔、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康荣平、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储小平、浙大管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副主任窦军生
在方太集团名誉董事长、企业家学院理事长茅理翔先生及其妻子张招娣总经理的见证下,该书作者陈凌教授、窦军生副教授和嘉宾康荣平研究员、储小平教授等一起上台为新书揭幕。随后,陈凌教授和窦军生副教授分别从项目说明、指标体系、样本分布、核心发现、典型案例分析等方面对报告进行了介绍,并重点介绍了六大核心发现。
陈凌教授指出,2016年中国家族企业健康指数的总得分为75.99分,仍处于健康状况的中级阶段;国内家族企业对“怎么传”的问题的规划与思考还不够,只有7.69%的家族企业有系统的传承规划和周详的书面方案;企业家子女参与经营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双刃剑”,子女参与经营的企业更加注重创新和长期导向,但同时也会更加不重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忽略了与员工建立和谐的关系。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企业家学院院长陈凌教授解读核心发现
此外,他还表示,家族企业中,职业经理人参与决策的程度仍表现欠佳,仅有27.93%的企业主选择和职业经理人商议决定重大战略决策;中国家族企业表现出“增长放缓,内力不足”的现象,总体研发活跃度不高,无论从研发投入的资金规模还是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来看都明显偏低;国际化为家族企业提供了新的转型升级路径,开展了国际化业务的企业在组织规范化程度、企业创新、周边绩效、环保责任承担等方面的表现要显著好于未开展过国际化业务的企业。
如何实现转型发展?
在12月8日上午的家族企业论坛上,浙大管院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副主任、企业家学院院长助理窦军生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连燕玲副教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朱沆副教授,北京海川视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敬普,分别对各大分论坛上的精彩内容作了总结与点评。同时,众多大咖级学者围绕“家族企业的转型与发展”带来了精彩分享。
浙大经济学院教授、企业家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周生春先生以“新经济时代的家族企业”为题作了演讲,他从历史的视角,梳理了家族企业发展的沿革,认为家族企业如今面临巨大挑战乃至衰退的核心原因是资本的自由流通,家族企业从对资本的控制者变成了被资本所节制的状态。因此在现代社会,家族企业的未来只有在不断培养家族凝聚力,对抗资本扩张和全球化带来的消极影响,才能真正永续经营。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企业家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周生春先生演讲
加拿大丹丘国际创始人张婧娣(Janet Zhang)从服务机构的角度探讨了“共同成就中国卓越家族和家族企业”的问题,首先她抛出昨日平行论坛上大家有些争议的问题,即家族企业传承始自第一代还是第二代?
针对现在家族企业对相关服务机构的不信任,同时却又在传承问题上屡屡失败的现实,她觉得这个状态必须要改变,家族企业尤其需要改变对信托和保险十分抗拒的心理。随后她还指出,现有传承的传承工具有关确权、确量、治理等模型。
加拿大丹丘国际创始人张婧娣(Janet Zhang)演讲
浙大管院副院长、企业家学院院长陈凌教授在发布《2016家族企业健康指数报告》后指出,家族企业健康应该包括企业家个人、家族和企业三个方面,而不仅是现在普遍关注的企业家个人和企业两个视角。
因为家族内部保密、沟通匮乏、信任缺失从而导致企业出问题的案例比比皆是。家族企业健康指数根据三个维度建立,即企业家精神、行为和环境。陈凌教授将研究成果分成五点讲述,首先是目前的中国家族企业总体来说比较平稳,但是这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愿意配合问卷调查的家族企业必然已经是成功者的事实,换言之,在那些没有意愿填写问卷的家族中,问题可能会很多。其次,代际参与是一把双刃剑,家族企业应该关注对高管团队的培养。第三,家族企业应该进行职业化管理,尤其是决策规范程度需要提升。第四,国内家族企业绩效表现不佳,这是创新不足的结果。第五,女性在家族企业已经逐渐开始扮演重要角色。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企业家学院院长陈凌教授演讲
报告的第二作者窦军生副教授则登场为大家做了调研案例的进一步分析。他总结了中国家族企业的三个新现象,即海归回归、巾帼崛起和控股家族&职业管理,进而提出三个新问题:传承计划缺失、巾帼忧虑和同根内斗。针对这三个问题,窦教授的方法则是通过资本运作和家族企业同步来解决。对于目前家族企业的模式,窦教授指出,以创代传、以创促传和兄弟合伙三个模式是现实可行的。
浙大管院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副主任、企业家学院院长助理窦军生副教授演讲
方太集团名誉董事长、企业家学院理事长茅理翔先生结合自身传承经历总结出了家族企业传承的五阶段论。在多年实践和研究家族企业传承的过程中,茅老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
方太集团名誉董事长、企业家学院理事长茅理翔先生演讲
第一阶段
他认为传承的第一个阶段是准备期,这段期间接班人会经常迷茫、焦虑乃至痛苦。因此接班人需要破三关:即使命(感)关、(管理和生产)模式关和(企业)计划关。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为导入期,这也是传承者与接班人的磨合期,后者也仍需关注“落地关”,即如何真正出一些成果。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是变革段,属于接班阵痛期。两代人更容易出现分、家族随着产生矛盾,而企业元老也会成为阻力。茅老认为这个阶段也需要破三关,即清分歧、淡家族(影响)和安(抚)元老。
第四阶段
第四个阶段为掌控段,这也是交班前后的考验期,接班人必须认真思考团队、制度、文化、产品、市场和品牌六个依次连续的内容。
第五阶段
最后一个时期则是升华期,也是接班人的成家阶段。这个时期接班人则应该注意自我修炼、并由此全面跨越(自我和现状),最终打造其对企业的百年谋划。
浙大城市学院郑健壮教授带来演讲“师徒制网络与知识传导”。他结合城市学院家族企业二代较多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集群内师徒制与知识传导的关系问题。其研究结果表明,信任与知识传导呈正相关关系,即家族企业的信任程度十分重要。此外,他也开辟了从网络视角研究家族企业的新视角。
在大会的最后环节,陈凌教授宣读了本次论坛“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还公布了2017年论文评选的新模式以及2017年家族企业论坛将在广州举行等消息。
论文一等奖合影
论文二等奖合影
在总结发言中,陈凌教授表示:“所有与会者都怀揣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聚会于此,所谓同心同德者同道同行,祝愿家族企业研究和服务机构的影响越来越大,希望大家一生真的做好这样一件事!让我们2017年再见!”第十二届创业与家族企业国际研讨会暨第十届国际家族企业论坛由此圆满落幕。
据悉,哈佛商业评论、浙江日报、浙商杂志、中国新闻网、家族企业等二十多家媒体参与报道了此次大会,共同关注家族企业健康成长,助力家族企业的转型与升级。
附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