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MOT'2016】吉利、美的、IEG的“创新秘籍”——ISMOT’2016·回顾

在全球化竞争“大风大浪”冲击下的今天,我们总是说,唯有变革与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这场“淘汰”大战中真正站稳脚跟。

发布时间:2016-12-08来源:系统管理员浏览次数:45

    在全球化竞争“大风大浪”冲击下的今天,我们总是说,唯有变革与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这场“淘汰”大战中真正站稳脚跟。然而产生创意容易,但产生一个具有商业价值、能真正推动企业发展的创意却是难上加难。那么,创新是否也像“船长有航海图”一样,拥有一些“秘籍”呢?作为创新型企业,吉利、美的、IEG的“创新秘籍”又是什么呢?

    在12月3日至4日举行的ISMOT'2016之企业自主高峰论坛上,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冯擎峰先生、美的集团副总裁兼中央研究院院长胡自强博士、IEG公司副总裁姜台林博士分别围绕“创新的秘籍与方法”进行了演讲,并分享了各自企业在自主创新和技术追赶方面的成功实践与心得体会。

1_副本.jpg

企业自主高峰论坛

2_副本.jpg

   

    冯擎峰

    吉利汽车:智创未来

    “在智能制造时代,得标准者得天下!"

3_副本.jpg

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冯擎峰先生演讲

    冯总首先介绍了吉利汽车这两年的销售情况,提到2015-2016年年度的销售量同比增长有望达到40%,同时,吉利汽车经过不断地积累和突破,入选国外媒体发布的世界14个主流车企榜单。

    在分享成功经验时,他从“智能制造的标准制定、紧跟客户需求引领创新方向、制度创新激活团队活力”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他提出,在智能制造时代,得标准者得天下!吉利通过承接3项国家专利标准进行了技术的开发与储备,建立了相对同行的技术壁垒和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这三个标准分别是G-iCAR 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运行系统标准、iVCATS 智能检测标准和IRFID智能物流标准,吉利通过这些标准实现了项目计划的可视化、产品信息的可视化、物流管理的可视化、生产管理的可视化、产品质量的可视化以及设别监控的可视化,达到了从最初计划、研发端的横向管理到具体执行、生产端的跨组织协同的全面优化升级,大大提升了吉利在产品验证、工厂生产和过程检测方面的综合能力。

    此外,经过这些能力的提升,吉利汽车打造了新能源汽车平台架构模块化设计、EE软件和硬件分离开发的全新研发模式,以及“软制造”、客户定制化、小批量灵活生产的集群协同制造全新模式。

    同时,冯总还介绍了吉利汽车如何以用户为本,充分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他以车辆搭载的的半自动泊车系统、SVA盲点检测系统和智能识别自动驾驶技术的例子,生动地展现了吉利汽车如何通过前沿科技的配置来打造贴近生活的人性化体验,将“智能”和“安全”融为一体。

    最后,他认为吉利的创新秘籍在于组织变革,正是通过制度的创新,吉利汽车才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制造市场站稳脚跟,也正是因为制度创新给团队带来的活力,企业才能越战越勇、不断超越自己,取得新的突破。

    胡自强

    从跟随到引领的战略转型

    “美的的成功秘诀在于‘333战略’......” 

    美的集团从1980年进入家电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如今成为了以家电制造业为主营业务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在2016年首登世界500强榜单。论坛上,胡自强博士介绍了美的全球创新生态体系。

5_副本.jpg

美的集团副总裁兼中央研究院院长胡自强博士演讲

    他指出,美的的成功秘诀正在于,通过“333战略”,以消费者为中心,做时代的企业。3年左右的时间做好产品、夯实基础、提升经营质量;3年左右的时间从家电三强脱颖而出,成为行业领导者;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球家电行业占有一席之地,实现全球经营。正是在这样的战略引领下,美的重整了业务模式和集团的研发体系,打造了长远的战略布局,在技术创新的牵引下,实现了敏捷创新和开放式创新合作。

    同时,他还详细地介绍了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指导下建立的美的开放式创新平台——“美创平台”,他表示,现在的美创平台是一个面向全球大众的创业孵化平台,通过线上加速和线下扶持来实现一体化运营。目前有10亿创投资金和1亿的创业资金作为孵化启动资金,旨在培育新产业、打造未来生活体验。此外,他也对美的在全球的创新战略布局进行了分享,详细介绍了美的的全球创新中心的规模、定位、进驻单位、孵化项目情况和业务发展结构。

    演讲最后,胡自强博士列举了美的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合作进行创新的一些成功案例,并对美的未来的发展前景及战略规划做了展望和总结。

    姜台林

    设计思考与自主创新

    “船长有航海图,那创新呢?”

    姜台林博士通过一个问题开始了分享——“船长有航海图,那创新呢?”他认为,自主创新方法可以总结为“三创方法”,分别为创意、创新和创业。其中,创意是指找出具有价值的创意点子,创新是指突破技术障碍、产生创新的技术与服务,而创业则是商业实现、建立迈向成功的新创公司。

7_副本.jpg

IEG公司副总裁、智越三创学院院长、国际粹智学会执行院士姜台林博士

    对于“如何产生具有市场价值的创意”这一问题,他提出:

    关于产生创意的步骤,需要先确定创新主题、进行同理心观察,然后再进行创意点子的发想和筛选创意;产生创新的技术方面,需要找出实现创意的障碍、克服技术障碍、申请IPR(知识产权)以及制作原型;而针对如何制作具有市场吸引性的创业方案书?他认为,需要先从确定商业模式做起,然后一步步地制作商业计划、募集资金、登记注册和运营推广,最终实现商业价值。

    此外,他还诠释了“Design Thinking (设计思考)”的概念,即以同理心透过深度观察(实体与研究)来挖掘使用者的洞见和潜在需求, 以人为本、整合可运用的科技技术以及商业计划的一种引导创新的方法。

    他指出,设计思考不仅可以解决实体创新上的问题,还能解决各种流程上的问题。它强调以人(使用者、顾客、利害关系人)为本;重视文化脉络与生活脉络:观察、洞见、同理心;强调以模型来思考:快速模型、快速验证;强调群体智慧: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共同贡献的过程;强调反复思考:非线性思考,创新过程是一系列彼此重迭的空间,而不是一连串次序井然的步骤。其主要的特色就在在于“以人为本,帮你实现你想不到的idea”。

    最后,他还介绍了进行创新可以利用的工具:同理心地图和TRIZ方法,并从设计思考的五大步骤“洞悉感受、发掘洞见、萌发创意、打造原型、体验测试”出发,生动地诠释了“自主创新,方法先行”这一理念。同时,他提出,自主创新一定要以人为本(HCD)、深度观察挖掘用户需求、满足和提高使用者体验(UX)、跨专业团队协同共创商业价值。

8_副本.jpg

浙大管院魏江教授同嘉宾们就“中国的企业未来该如何承担历史使命、实现自主创新和超越追赶”展开圆桌讨论

 

 

二维码.jp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