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MOT'2016】航天、通信、能源...各领域的“院士”们来会上讲点啥?——ISMOT'2016·看点1

2016年12月3-4日,由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基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承办的第八届技术创新与技术管理会议(ISMOT'2016)将在浙大紫金港校区圆正启真酒

发布时间:2016-12-01来源:系统管理员浏览次数:5

    2016年12月3-4日,由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基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承办的第八届技术创新与技术管理会议(ISMOT'2016)将在浙大紫金港校区圆正启真酒店隆重开幕,会议主题为“创新驱动能力构建与产业发展”。今天先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们,看看来自航天、通信、能源...各领域的他们,将会在会上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

31ec72d_副本.jpg

ISMOT'2016之“院士论坛”

(以下按演讲顺序排列)

    王安

    Topic:《体制机制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2015年至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似乎正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最直观的就是:今年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而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面临巨大挑战,面对问题,国家和企业又该如何创新、改革,以促进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在王安院士看来,从供给侧的角度来看,改革就是围绕“成本”、“质量” 做文章。在本次论坛上,他将讲述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体制机制的优势,从国家宏观和企业微观两个层面来重塑中国经济新的竞争优势。

    亮点:现代煤矿采矿工程专家如何支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王安_副本.jpg

    【院士简介】:王安,现代煤矿采矿工程专家。1982年毕业于山西矿业学院,2002获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先后担任乌达矿务局总工程,中国神华神东煤炭公司总工程师、总经理,神华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总经理等职。现任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煤炭开发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工程管理,在国家重点工程神府东胜矿区的开发建设中,坚持“系统思考,整体推进,主客观最佳结合”的工程哲学,提出“生产规模化、技术装备现代化、管理手段信息化、队伍专业化”的大型现代化矿区建设思想,创新与实践由采矿技术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综合治理体系为核心的现代采矿生产模式,为建设世界上第一个“高产、高效、高回收率、安全、环保”的亿吨现代化矿区做出突出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朱高峰

    Topic:《让创新真正推动经济发展》

    “创新驱动”这个词在近两年来也非常火,大到国家战略,小到闲话家常。一时间,人人都在喊“创新”,而由此诞生的一些“新理念”、“黑科技”,到最后却也并不一定都能真正驱动经济发展。

    作为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朱高峰院士近年来在紧密跟踪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同时,对我国产业结构发展、制造业、工程教育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发表了多篇文章。在本次论坛上,他将从经济、技术等方面阐述“创新”概念,并讲述如何通过创新驱动,实现制造强国。

    亮点:通信技术与管理专家告诉你“创新应该这样用......”

朱高峰_副本.jpg

    【院士简介】:朱高峰,通信技术与管理专家。1951-1952年就学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58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电信工程学院,获工程师学位。曾任原邮电部副部长、主任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电信科研工作。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参与主持多个通信载波传输系统总体设计与研制工作,负责总体设计的我国第一套中同轴电缆1800路载波通信系统是我国载波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978年该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特别是负责总体设计的中同轴电缆4380路载波通信系统,频带宽,技术难度大,有些技术达到国外万路载波系统的水平。打破了国际上对我国的通信技术封锁,取得了丰硕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八十年代倡议并组织建设全国长途自动电话网,提出网络运行可靠性总体设想,推动了通信网络理论的发展。九十年代组织制定了我国长途网络规划,为“八五”计划期间建设我国22条光缆主干线起了主导作用。为我国邮电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沈荣骏

    即兴演讲:关于“创新”

    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号”顺利返回着陆,不少人惊叹于我国愈发成熟的航天技术。而事实上,这背后少不了一批批航天专家们的“创新”与努力。

    在将近50年的航天生涯中,沈荣骏院士创造了多项第一:20世纪60年代,他一手创建了中国航天测控网;20世纪80年代,他指挥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商业卫星发射;截至2003年,他共参与领导了27次卫星发射。结缘“嫦娥一号”3年来,他专攻测控技术,多次在关键时刻给出指导意见。

    而在本次论坛上,这位从未停止“创新实践”的航天专家,将就“创新”进行即兴演讲。

    亮点:探月工程专家将如何话“创新”?

沈荣骏_副本.jpg

    【院士简介】沈荣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顾问,2007年起担任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名誉院长,曾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于航天工程管理与航天测控工作,是我国航天测控网和某试验场建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与国内专家一道创建了我国大型地面测控系统、远洋综合测量船和测量飞机的研制体系,提出与国际接轨的陆、海基全球测控网,主持了航天测控综合兼容的测控网建设,建成了能满足多种飞行试验要求的测控网。1985年以来,现场主持了五十余次发射任务,处理了大量技术与管理难题,为提高我国卫星发射的成功率作出了重要贡献。1992年以来,参加组织领导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方案论证、基础建设和首飞试验,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主要开拓者之一。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总装备部首届创新贡献特等奖、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突出贡献奖,2004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凌文

    Topic:《矿业创新道路》

    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带来的便利,却未曾想,中国虽为矿产资源大国,但如果矿业发展不利,也许有一天,这些“便利”将消失殆尽。而解决矿业发展难题的关键就在于——创新。

    作为我国培养的第一代系统工程博士、博士后,著名能源工程管理专家,凌文院士在本次论坛上,将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探讨“矿业创新道路”,并提出相应策略。

    亮点:“矿业创新,路在何方?”能源工程管理专家来解读

凌文_副本.jpg

    【院士简介】凌文,系统工程与能源工程管理专家。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原籍广东省广州市。198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应用数学专业, 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系统工程专业并获博士学位。现任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致力于运用系统工程理论解决大型工程管理难题,积累了丰富的系统工程实践经验。主持了十余项煤基能源重大工程研究,为丰富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推动产业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煤炭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为神华集团的主要指标达到世界煤炭行业领先水平发挥了关键作用。推动了我国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发和清洁转化利用整体水平的提升。    

    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金融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博士后等殊荣,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国内外发明专利10项。 

   

    胡文瑞

    Topic:《重新认识石油》

    作为“工业的血液”,石油牵动着全球经济,更深深影响着你我的生活。而对于“石油”的认知,很多人都只停留在它的用途与价格上。

    本次论坛上,国内油气田勘探开发专家胡文瑞院士,将从多个角度带你重新认识“石油”。也许你会发现,“石油”远不止那样“简单”。

    亮点:油气田勘探开发专家为你打开“石油”新世界

胡文瑞_副本.jpg

    【院士简介】胡文瑞,北京能源协会会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国内油气田勘探开发专家,从事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和工程管理40年,曾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提出了具有哲学内涵的“三个重新认识”,即重新认识鄂尔多斯盆地、重新认识长庆低渗透、重新认识自己;创新发展了“双重介质渗流”理论;首创了“超前注水”技术。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3项、一、二等奖8项,出版著作5部,发表论文52篇,主持重大工程规划和建设7项。曾获中国石油铁人科技成就银质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曾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和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郭重庆

    Topic:《对创新模式、创新水平以及创新方法的再定位》

    俗话说,采取行动前需要先定位,才能做到精准。创新也不例外,如果不能进行明确定位,那么所谓的“创新”,将会成为“瞎折腾”。

    郭重庆院士40余年来,先后担任中国磨料磨具行业大型骨干企业第一、二、四、五、七砂轮厂基建及技改项目总设计师,组织完成了扩大中国磨料出口的研究,通过10余年的行业开拓,为中国磨料工业由进口国跃居世界磨料生产及出口大国,产量及出口量均跃居世界首位,发挥了重要的倡导和实践作用。

    本次论坛上,他将对创新模式、创新水平以及创新方法进行再定位。

    亮点: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如何定位“创新模式、创新水平以及创新方法”

郭重庆_副本.jpg

    【院士简介】郭重庆,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设施规划与设计及产业发展战略专家。曾任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主任。

    长期从事工程项目的设计、咨询及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先后承担30多项国家及部重点建设项目总设计师工作。他承担的世界银行第一个工业项目(上海机床项目)总设计师,以及主持的中国工程咨询机构首次独立承担的世行沈阳工业改革项目可行性研究,为中国工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他被中国国务院建设部授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部科技进步奖5项、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1项、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银奖3项、机械部优秀设计一等奖3项。

    除以上院士外,ISMOT'2016之院士论坛还将有清华大学陈劲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柳卸林教授分别带来演讲《Innovation Path and Innovation System in China》、《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选择》。

 

 

二维码.jp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