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杂志】浙大管院吴晓波:解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国式创新”

"创新"是本次G20峰会对当前世界经济开出的一剂重要"药方",峰会通过的《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在创新、新工业革命和数字经济领域制定了政策

发布时间:2016-10-13来源:系统管理员浏览次数:4

    “创新”是本次G20峰会对当前世界经济开出的一剂重要“药方”,峰会通过的《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在创新、新工业革命和数字经济领域制定了政策和具体行动计划。而中国企业家尤其是浙商,被寄予了站在世界创新舞台的中央,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式创新”的期许。

    虽然对于“中国式创新”,不少中国企业家仍不够自信,不敢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但事实上,目前“中国式创新”却备受世界瞩目,受到国际众多知名学者好评。在他们看来,“中国式创新”正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吴晓波教授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对“中国式创新”表示看好,他将“中国式创新”主要定义为“二次创新”,并表示,“这种创新通常在发达国家的专家眼里不认为是创新,但中国崛起的事实证明了这是非常有效的创新模式,这其中的‘中国经验’才是真正可以被其他发展中国家所学习的。”

院长_meitu_1_meitu_2.jpg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吴晓波教授

    1、从改良到原创

    “硅谷的创新是一种颠覆式创新,人们总是用一种批判的视角看社会。中国的创新则不同,中国的企业家看待社会是用一种温和的、想要提升和改良的视角。”硅谷观察家、《硅谷百年史》的作者皮埃罗•斯加鲁菲认为,这种“和谐式创新”有时候比硅谷的颠覆式创新还要强大。

    比如,美国到现在还没有便捷的手机支付,就是因为Apple Pay、PayPal等多个支付巨头总想着要颠覆什么。而中国的支付宝已经悄无声息地蔓延到了街头巷尾,让普通人买个包子这种小事情都变得更轻松快捷,这让他印象很深。“中国这些企业提供的产品改变了成千上万普通人的生活,没有理由不称之为了不起的创新啊。”

    当全世界都想在自己国家再造一个硅谷时,皮埃罗却感慨:“也许硅谷更应该向中国学习它的和谐式创新。”他的理由是,硅谷已经身处“独角兽”和投资泡沫的泥潭,但世界真的需要这么多“下一个谷歌”而不是“越来越便捷的融入人们生活的支付宝”吗?

    硅谷知名孵化器Founder Space创始人史蒂夫•霍夫曼今年在上海开出了第一个Founder Space中国分部,他直接将“中国式创新”诠释为“改良性创新”:“这是一种很容易被采纳的创新方式,中国尤其擅长将一件新技术或产品‘中国化’、‘本土化’,这是一种很强大的能力。”

    他认为,中国人非常擅长发现和满足市场的需求,擅长发现一个新主意,然后将其在本土市场推广开来。这种做法会让不少企业背上“抄袭”或“山寨”之名,但几位硅谷人都认为这种做法自有其逻辑和价值。霍夫曼说,复制新主意是创立成功的企业最聪明的方法,只要你是第一个复制,而且又是用最快速度执行的。“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创业生态系统比欧洲、日本以及南美等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要领先,在即将到来的新工业革命中占据着非常好的位置。”

1.jpg

硅谷知名孵化器Founder Space创始人史蒂夫•霍夫曼

    创客运动的领袖米奇•奥特曼表示,复制一个商业模式并没有错,全世界的人都在复制主意,到处都是这样,这是好事,就好像艺术家创作也都会从借鉴和学习开始,然后才有自己独特的作品一样。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吴晓波院长将中国式创新主要定义为“二次创新”,就是在引进技术已有创新的基础上,结合发展中国家市场的需求特点以及供给要素条件进行的改进性创新。“这种创新通常在发达国家的专家眼里不认为是创新,但中国崛起的事实证明了这是非常有效的创新模式,这其中的‘中国经验’才是真正可以被其他发展中国家所学习的。”

    他认为,中国式创新也在随着中国发展阶段不断升级而变化。中国经济从原来的野蛮生长到现在进入“新常态”,面临着经济动能的转换。过去的“二次创新”是追赶、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而“新常态”下的创新则需要具有更高科技含量的原创性创新。

    “‘二次创新’相比原始创新最大的特点是它有很强大的包容性,它并不是颠覆式破坏性的,而是建设性低门槛的。这在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新格局中是很重要、很宝贵的一个经验。”吴晓波院长说。

    2、中国式创新如何走向世界

    一个尴尬的现状是,世界对中国的改良性创新尚知之甚少,对这种区别于简单模仿的创新到底是如何驱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尚缺乏深入了解。

    吴晓波院长选择通过著书立说,将“中国经验”系统地梳理出来并传播到世界。他首先以英文出版了关于中国“二次创新”的理论和案例。在他的书中可以看到,华为从二次创新走向原始创新,再走向世界巅峰的成功案例;海康威视短短十余年间跃升成为全球领先的视频监控安防领域科技企业,就是学习践行了“二次创新理论”。

    霍夫曼作为投资人的举措更为实际,Founder Space在上海建立分部,主要是给想要到硅谷参与世界竞争的中国企业提供硅谷式的培训和帮助。霍夫曼告诉《浙商》记者,硅谷之所以能有这么多激进式或颠覆式创新,正是因为那里的创业者面临的是世界性竞争,“你能想到的,市场上都已经有了,唯一的选择是向前跨越一大步,用一款前所未有的,甚至超乎想象的产品颠覆或重新定义一个市场。”在霍夫曼看来,中国的创业者非常有潜力,完全可以走上世界舞台。

    皮埃罗认为,要让世界更好地看到和学习“中国式创新”,中国企业家需要更加自信和大胆,要肯定自己在创新上的能力和贡献,并有意识地参与到国际对话中去。“很多时候是中国人在自我设限,中国企业家很少在国际上宣传自己,硅谷的全球大型会议和活动里不乏韩国人、日本人参与甚至赞助,但中国企业却几乎没有。”皮埃罗建议,中国新生代企业家尤其是中国的高新科技产业园,在全球经济时代必须从一设立起就有全球意识,可以通过在欧洲和美国设立办事处等方式走出去,主动将自己展示给世界。

    “中国需要向世界展示越来越多的原创性创新,同时展示它在执行一个新主意上的能力,只有这样世界才能更主动地来理解中国、学习中国,而创客空间就是最有用的办法。”米奇•奥特曼说,中国的创新走向世界需要有越来越多的极客、创客形成一个社区,将越来越多独特的产品带给世界。“中国给世界制造了如此多的产品,如果有大量的创客不断在产品上升级或有新发明,世界早晚会为之侧目。”

    3、中国式创新的“浙江担当”

    G20峰会在杭州召开,中国选择了将阿里巴巴、吉利、万向、海康威视等多家浙江企业展现在世界眼前。

    参加B20峰会的海康威视董事长、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校友陈宗年说,G20峰会的举办对海康威视来说将是公司全球化的新起点。“国家目前提倡并打造了一个宏观的创新体系,而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要打造自己微观的创新体系,这个过程得是认真打造、持续投入、不断优化、持续改进的。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共建一个开放、公平的国际贸易市场过程中,中国企业、浙江企业应当有所作为。首先,通过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持续保持成本优势。其次,持续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最后,树立品牌意识,走品牌化道路。”

2_副本.jpg

海康威视董事长、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校友陈宗年

    参加B20峰会的浙江聚贸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宏翔也提出,未来浙商要敢于担当,敢于在世界舞台发声。具体的方法,一是做平台整合者,整合全球资源和产业链,比如聚贸正在做的跨境电商平台;二是做细分行业的全球技术领先者。

    此外,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吴晓波院长告诉记者,就浙江来说,浙江的产业集群等经济特色都是根据本地的特点和能力建立起来的创新体系,虽然少有颠覆式原始创新,但是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后发优势”,是“中国经验”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式创新正走在从追赶到超越的路上,浙商蕴含着全国最多的、基于‘二次创新’而成功的行业隐形冠军,这些隐形冠军才是中国包容式经济发展的脊梁。未来大量中小浙商要向这些优秀企业看齐,积极从‘二次创新’向‘原始创新’转变,摆脱原有的路径依赖,从客户端创新向上游的供给端创新延伸,用上游更高科技含量的创新走出新路,走向世界。”

 

 

信息来源: 浙商杂志
 
欢迎关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官方微信
 
关注方式: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或者 输入微信号:zjusom-wechat 即可成功添加

 

 

798f48e172f796b29327380e321f101d.jp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