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管院兼职教授向松祚: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卷土重来,如何防范与应对?

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我在多个场合(包括多家电视台)发出两个警告:一是2015年全球金融危机很可能卷土重来;二是中国爆发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超过60%。

发布时间:2015-09-10来源:系统管理员浏览次数:54

    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我在多个场合(包括多家电视台)发出两个警告:一是2015年全球金融危机很可能卷土重来;二是中国爆发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超过60%。

01300001183359130508843883238.jpg

第一个警告基于四个基本事实:

    其一、全球经济复苏普遍放缓+希腊债务危机将可能诱发全球性债务危机; 第二、全球主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分道扬镳(美联储加息、欧央行和日本央行及其他许多央行大搞量化宽松),加剧全球投机性资金流动,进一步诱发和加剧债务危机和资产市场泡沫破灭危机(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价格全线下跌),新兴市场国家情况最危险;第三、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各行其是,加剧投机性资金流动和汇率动荡,汇率危机将诱发和加剧债务危机、股市危机和房地产市场危机;第四、全球经济复苏普遍放缓+美联储加息,加剧大宗商品价格全线下跌态势,反过来进一步加剧全球债市危机、股市危机和经济颓势。因为全球股市里,与大宗商品价格相关的股票板块总市值超过5万亿美元,全球债市里与大宗商品价格相关的债券余额近2万亿美元,全球近40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货币汇率与大宗商品价格直接相关。

14081397026459.jpg

第二个警告亦基于四个基本事实:

    其一是我国民间高利贷、担保链、担保圈等各种信贷怪圈愈演愈烈,已经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稍有风吹草动,链条将轰然断裂,多米诺骨牌效应不容轻视;其二是长期依赖负债扩张、产能严重过剩和杠杆率(高负债)极高的制造业与房地产业已经或正在形成大量不良贷款,严重威胁到银行体系资产安全;其三是股市严重背离实体经济基本面快速暴涨(今年年初做出此判断时,股市刚刚进入狂飙期),股灾或大幅回调难以避免;其四是地方政府债务已经形成“堰塞湖”,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所幸,今年中央政府连续出台政策,为数万亿地方政府债务展期,算是暂时解除了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炸弹引线”。当时我没有特别强调的是,随着国际投机资金开始剧烈动荡,尤其是国际资金从新兴市场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人民币汇率将承受巨大压力(贬值压力)。而人民币一旦开始快速贬值,将迅速传导到股市、楼市和整个实体经济。汇率危机诱发股市危机、楼市危机、经济危机的概率和速度不容低估。

    最近数月,全球股市、债市、大宗商品价格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表现、再加上始终像一个幽灵那样徘徊的希腊债务危机,似乎已经印证了我去年底或今年初的判断。我并非要显示自己有预测经济危机之能力,我根本没有这个能力。我只是想说,种种迹象表明,全球金融危机真的已经卷土重来了!

    现在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是:如何防范和应对已经卷土重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尤其是我国国内金融危机一触即发(有人已经将6月底开始的股灾定义为金融危机了!),加上全球金融市场之急剧动荡和危机,我们要如何防范和应对呢?

    这个问题太大,此处分四点,先说个大概。

如何稳定股市?

    这是目前当务之急。股灾已经重创投资者信心,从近两个月的情况来看,救市并不成功,许多努力付之东流。我不知道监管部门或更高部门还有什么锦囊妙计,单从市场表现(笔者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股市暴跌近9%!)来看,投资者已经对救市投了反对票!

mp17230151_1433145249825_1_th.jpg 

    为今之计,我建议四条:其一、立刻取消涨跌停板限制,让市场风险一次性释放。该承担损失甚至破产的机构就让它承担损失,该承担损失甚至破产的投资者就让他承担损失。中央银行通过流动性管理,足以防止部分机构和个人破产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其二、明确宣布注册制改革和IPO重启时间表。军中无戏言,立下军令状。到时间不能实行注册制,主要负责人引咎辞职。其三、明确列出因为股市操控、内幕交易、私相授受、随意改名、恶意造假套现的公司名单,勒令限期退市,并处以重罚。必须借股灾危机之时,彻底清除股市害群之马。股灾正是重建建立股市规则和监管权威之时,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唯有如此才能重建投资者信心,打击那些股市害群之马。其四、明确宣布“救市措施”的退出时间表以及如何退出,给市场以明确预期。预期管理对金融市场极其重要或者最重要,比任何真金白银还要重要。稳定预期才能重建信心。

    以上四条,读者诸君必然认为或不可能、或不可行、或不能行、或加剧股灾、或者儿戏甚至胡说八道。然而,须知乱世需用重典。以霹雳手段刮骨疗毒,比吃点儿止痛药要管用得多!何况事实证明,那些看似“精心设计”的救市措施并不管用。长痛不如短痛,必须痛下决心,将需要改革的举措一次性推出,让风险一次性释放。清除股市体内剧毒,才有新生之可能。

如何管理汇率?

    近期人民币汇率机制的进一步改革和汇率连续几天的贬值(其实贬值幅度不大),引发国际金融界和普通百姓的高度关注。为今之计,我认为人民币汇率仍然应该以稳定为主,不宜出现大幅度或快速贬值。

    理由是:其一、汇率持续快速和大幅度贬值必然引发无数人兑换美元之需求,即使按照每个公民一年兑换5万美元来计算,短期内出现大量本币兑换美元,必然引发连锁反应,汇率可能出现崩盘之势,到时候要稳定就难了,何况还有大量非法兑换渠道,数量无数估计。大量本币兑换外币除了加剧汇率贬值甚至崩盘以外,还会引发国内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危机。其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外债在1-1.2万亿美元之间,短期外债超过7000亿美元,大部分为美元计价外债,一旦汇率快速贬值,偿还外债的压力立刻快速上升,企业将被迫抛售资产、兑换外币偿还外债,股市、楼市、汇市将同时承受巨大压力。历来新兴市场国家债务危机引发汇率危机和经济金融危机,都是一个路子。中国不可蹈别人覆辙,必须未雨绸缪。其三、最近几年,我对我国开放资本账户的观点有较大改变。之前非常积极,现在非常慎重,关键是我国国内金融体系还是太脆弱,经不起折腾,尤其是股市,2014-2015年不到一年时间搞成现在这个样子,实在是不敢相信。如果资本账户开放,我们有没有能力管控风险?现在看来是大有疑问。所以目前不应该因为急于开放资本账户、急于要人民币加入SDR而加速汇率浮动步伐。汇率浮动是需要许多条件的。目前我们还不具备这些条件。其四、人民币汇率贬值对出口帮助其实非常有限。根据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影响我国出口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出口竞争力或比较优势相对下降(主要指出口的产业结构问题),二是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三是实际汇率升值。汇率位列第三。再说,我国进出口目前已经占到世界的10%,再难有快速增长了。指望汇率贬值刺激出口从而稳定增长,不现实,不可能。
 
如何稳定楼市?
 
    股市、楼市、汇市、债市、银行体系多位一体,共生联动,风险相关,必须联系到一起来分析。所谓“330新政”之后,一线城市楼市回暖,然而成交额依然同比下降(环比上升是因为之前下降得厉害)。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依然低迷甚至困难。

    我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产能过剩是公认的事实,许多房地产企业债台高筑是不争的事实,居民购房需求透支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股市持续萎靡、汇率持续贬值、流动性出现紧张,那么许多投资者和开发商将被迫大幅降价出售房产,加剧房地产市场下降颓势,加剧银行收回贷款之势头,引发地产商的资金链断裂。根据权威部门统计,房地产行业的全部信贷资金占据全部社会融资总量的40%,这是非常可怕的债务率!
 
00188b8c06f70d3610f919.jpg
    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防止出现资产价格崩盘诱发流动性危机和系统性金融危机,有如下建议:其一、不要再盲目上马保障房或廉租房之类的项目了,政府可以低价收购地产商的商品住宅作为保障房或廉租房。房地产商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必须面对现实,让利出售。其二、通过降低首付比例等许多措施鼓励老百姓多买房,买二套、三套、四套或多套,其实是最大的损招或恶招!居民资产配置自有规律,人为创造政策让大部分资产都配置成为房地产,以后想套现的时候卖给谁去?这些怪招只是增加风险积累或者让风险往后拖。这些损招、怪招、恶招不要再出了。适可而止吧。其三、各地都要详细统计房地产存量、保有量和未来供给量以及需求量(估计数),结合人口增长或减少趋势,做好房地产市场的前瞻指引和需求引导,不要为了短期项目或稳增长,不计代价地鼓吹房地产还要繁荣多少年等等,不仅误导开发商,更是误导投资者或购房者。
 
认识流动性问题
 
    货币银行学教科书老生常谈,总是将所谓广义货币供应量或狭义货币供应量当做是流动性的指标。这是大错特错。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之后,多国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广义货币供应量急剧增加许多倍,按说市场流动性极其充足,但许多国家都出现过几次流动性危机(包括美国)。中国近七年来M2增速之快、总量之高众所周知。然而,我们先有2013年6月的流动性危机(“钱荒”),后有今年股灾引发的流动性危机(之所以紧急救市,是因为股灾引发了流动性危机!)可见,M2或广义货币供应量再高,也不等同于流动性充裕,更不等同于不会发生流动性危机。

    我在《汇率危局》、《争夺制高点》和《新资本论》等著作和文章里,一再详细精确定义了流动性。流动性不等于货币供应量。流动性取决于市场参与者的风险偏好。如果市场参与者风险偏好为零(认为未来完全可靠,没有风险和不确定性),市场流动性为无穷大(此时哪怕没有任何货币供应量,流动性也是无穷大!),此时市场利率可以降低为接近零(完全不同于中央银行人为将基准降低为零);如果市场参与者风险偏好为无穷大(认为未来风险和不确定性为无穷大,谁都不可信),此时市场流动性则为零(即使M2或广义货币供应量非常大,流动性还是零!),市场参与者的流动性偏好为无穷大,此时市场利率也是无穷大(无论你出多高利率,有钱人或机构也不会或不敢借钱给你。2013年中国的“钱荒”是经典案例)。市场流动性为风险偏好或流动性偏好的倒数。风险偏好或流动性偏好是一回事。2008年9月15日雷曼破产引发美国金融市场几乎停摆,就是因为市场参与者的风险偏好急剧上升,没有人愿意拆借资金给任何人或机构。

    由此可知,无论是监管货币政策或货币市场的中央银行,还是监管股票市场的证监会,监管银行体系的银监会,监管保险市场的保监会,监管债券市场的财政部或其他部门,最根本的任务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或市场规则,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稳定市场风险偏好,降低市场不确定性,由此才能真正降低市场利率,真正减少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概率或频率。许多政策措施看似威猛异常,其实却大幅增加了市场不确定性,反而加剧金融危机爆发的概率或频率。

    为政者和监管者需要深思!更需要深刻正确的理论指引!不能蛮干啊!
 

欢迎关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官方微信

关注方式: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或者 输入微信号:zjusom-wechat 即可成功添加

f688e642bf75f679287066771f371ee3.jp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