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浙大EMBA项目启动十周年庆典活动在杭州洲际大酒店圆满落下帷幕。浙江大学EMBA的校友们从全国各地赶来,共同庆贺浙大EMBA十周年生日快乐。在下午的中外名家高峰论坛上,来自华人与犹太人的精英名家齐聚一堂,侃侃而谈两个智慧民族的个性和特点。
论坛的主题是“红与蓝的智慧碰撞:华人VS犹太人”。特邀主持为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著名财经节目主持人袁岳博士,中方代表有来自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宗年先生,浙江蓝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海狄先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吴晓波教授,以及来自犹太方的代表,包括“培养两个儿子成为亿万富翁”的教育家、上海政协委员Sara Imas女士,中国以色列协同公司创始人、CEO Amir Yaar先生以及Mechlin钻石集团董事长Doron Mechlin先生。
论坛现场一 ——嘉宾们在热情讨论
与一般的财经论坛不同的是,本次论坛的参与者虽然大多是企业家,但是现场的议题却是关乎智慧、教育、人才、以及健康的话题,一场看似与财经话题无关的头脑风暴,却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企业家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论坛开始,袁岳就两个民族的生活智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向嘉宾们发问,在场的无论是中方还是犹太的嘉宾都对这个问题阐述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独到见解。Mechlin钻石集团董事长Doron先生表示,相较于中东国家不稳定的政治形势,他很喜欢中国人比较快乐的生活方式。中国是个大国而以色列是个小国,中国人很勤劳很勤奋,这都是他所欣赏喜欢中国的地方。和Doron相同,Amir先生也同样提到了中国相较以色列,是一个超级大国。Amir先生归纳了包括中犹两个民族在家庭、教育、经商观念上的不同之处,因为犹太人拥有的是一片狭小的土地,他们的紧迫感很强烈,需要不断的创新与努力来求得生存。
Sara女士则用一口地道的普通话博得了在场所有人的亲切感,她谈到虽然中国以色列在国土面积上相差很大,但是“民族无大小”,任何民族都是值得尊重的。她直言,尽管很多人说温州人是中国的犹太人,但是在宗教信仰,文化、政治、法律、经济等社会基础方面的积累上差别还是很大的。Sara女士说犹太民族的智慧在于女人,因为她们在家庭、在理财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犹太嘉宾的精彩观点呈现之后,中方的嘉宾们也纷纷谈起了自己心目中犹太人与华人的区别。杨海狄先生引用俗语“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来说明中国人勤劳能吃苦的精神,同时他谈到温州有780万人,有200多万人分散在全国乃至全球各地创业,有着极强的创业精神,也能够在顺应潮流的趋势下进行创新,这都是温州人值得肯定的地方。陈宗年先生总结了中犹两个民族的三个相似之处,会做生意、会理财、技术相对先进,但是陈先生在谈到技术的时候说,虽然这两个民族的生意智慧很相似,但是在技术方面的差距还是十分巨大的,正如后来Amir先生说以色列GDP的5%都会用于下一轮的科技研发,而中国在这个环节则是十分薄弱的,没有国家经费的投入和支持,技术的进步是举步维艰的。
管理学院院长吴晓波教授就这个话题客观地谈道,华人身上的确有很多与犹太人相似的优点,勤劳能吃苦,但是也有很多负面的因素夹杂其中。吴教授说中国人做生意讲义气,爱面子,重责任感但却缺乏契约精神;中犹两个民族都很重视创新,但是华人偏重于二次创新,与犹太民族的原创精神还是有差距的;信仰问题同样是困扰华人创业乃至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接下来在谈到中犹两个民族的教育差异上时,中方和犹太方都表示教育一直都是重中之重,但是根植于民族最深处的信仰可能是区别于两个民族教育最本质的东西。就像Sara女士说,大多数犹太人认为读书是为了自己、国家和民族,而华人可能在这方面就略有欠缺。尽管以色列国土面积和市场都很狭小,资源、资金短缺,但是犹太民族关注科技关注创新,Amir先生谈道,有40%的犹太人会选择上大学进行进修。中方的吴晓波教授则说,华人在教育上可能更应该试图去解放他们的创造力,在态度上去引导他们,让梦想成为下一代的引领力。
论坛现场二 ——嘉宾们合影
在论坛结束之后是浙大EMBA的正式庆典,学员们济济一堂,与曾经的同窗校友共同分享一路而来的成长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