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与创造价值:从硅谷的成功汲取灵感

发布时间:2011-12-15来源:系统管理员浏览次数:1

    2011年12月13日下午,来自斯坦福大学的Richard B. Dasher教授应邀为管理学院的师生作了题为“创新、创业与创造价值:从硅谷的成功汲取灵感”的报告交流会。管理学院副院长张钢教授主持了此次交流会。会上Dasher教授不仅详细阐释了“创新”、“创业”、“创造价值”的内涵,还向大家介绍了包括谷歌、思科等硅谷企业的成功历程,并结合实际与管理学院师生讨论了中国当前的创新产业形势,给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启发。

    Richard Dasher取得了斯坦福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现任斯坦福大学电气学院的顾问教授。他著有《Regularity in Semantic Change》(剑桥大学出版社),也是第一个进入日本东北大学管理高层的非日本人。80年代,Dasher曾任美国国务院对外服务中心日本和韩国部的主管。90年代初,他出任两家日本公司的董事长,在任期间,把公司业务扩展到了英特网IP地址的发放。此次到访浙江大学,Dasher教授表示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浙大的老师和学生进行近距离深层次的交流。

    交流会上,Dasher教授首先向同学们解释了“创新”的含义,他说:“创新是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最本质区别,正是因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人类才能在岁月的洪流中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一直繁衍生息到今天。”他进一步对“创新”与“发明创造”进行了区分: 发明创造很多时候是试一试的灵感涌现,短时期也许并没有经济效用甚至是荒谬无边的,而创新更多的是为了在一段相当的时期内进行的有目的价值创造。Dasher 教授还向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新的概念——“颠覆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即整个改变原有产业的思想观念和运作模式的创新行为。在他看来,很多极其成功的创业者都是靠着“颠覆性创新”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中占领鳌头的。教授的剖析让同学们对“创新”有了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紧接着,Dasher教授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了创新与创业之间的关系。他将创新分成了三个阶段——基于必需的发展期,基于稳定的管理期和基于发现机会的开拓期,并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这三个阶段各自的代表性特征。教授还特别提到中国很有可能形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模式,既包括企业的自主创新,又包括政府的宏观管理。他表示中国创新产业在这种独特模式下的发展令人期待。

    最后,Dasher教授带大家一同回顾了硅谷的发展历史,并总结了如何从创新与创业中实现收益并创造价值的经验。Dasher教授着重分析了人力配给、大公司、投资和政策在从创新到价值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它不仅引用了谷歌等公司的成功案例,也列举了一些硅谷的失败案例帮助同学们认识到风险投资不是唯一的集资方法,好的创新者未必是好的领导者,适时而退也是一种智慧。他还特别强调,在商业社会中要想实现收益,抢占先机十分重要。市场瞬息万变,好的点子如果不能进行快速有效的管理和付诸实践,就很有可能成为别人的价值源泉。

 

 

    两个小时的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与Dasher教授积极互动,不仅探讨了大学生如何锻炼创新能力,还讨论了吉利收购沃尔沃,联想收购IBM等商业热点问题以及其他涉及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等方面的话题。可以看出,到场的老师和同学们对于Dasher教授带来的话题十分感兴趣,并从教授的讲座中获益良多。会后Dasher教授也称赞浙江大学学生优秀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思考问题的广度与深度。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FACES-Zheda (斯坦福中美学生论坛浙江大学分会供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