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魅力课堂青年教师培训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11-08-30来源:系统管理员浏览次数:0

 

    研讨会上,如何立体展示我们与众不同的研究成果?

    报告会上,如何完美呈现个人和团队的业绩?

    媒体见面,如何在充分展示个人与团队魅力的同时传达积极正面的信息?

    不期而遇的公众场合,如何即兴发挥?又如何恰到好处地彰显自己的个性?

    为提高学院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演讲水平,促进青年教师间的交流沟通、增进友谊,增强青年教师联谊会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在学院党委、MBA中心、组织人力资源科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8月27-28日,管理学院第二期“魅力课堂、魅力演讲”青年教师培训在杭州桐庐巴比松度假酒店顺利举行。管工系寿涌毅、郑刚、卓骏、鲁其辉、瞿文光,企管系窦军生,旅游管理系吕佳颖,财务与会计系朱茶芬、徐维东,农经系阮建青、MBA教育中心吴兴华等老师全程参加了本次培训。

    本次培训再次邀请了浙江大学校友、智森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首席培训师、著名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专家沈音女士,为我院青年教师们量身定做了一堂“魅力课堂,魅力演讲”培训课程。沈音老师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过程控制专业,获学士学位;1999年获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EMBA)。在其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沈老师曾供职于多家大型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出任专业室主任、项目总监、副总裁、首席营运官和首席执行官等要职,专职于技术管理、项目管理,直至企业的经营管理。丰富的人生经历,为沈老师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使得沈老师的课程,交融了东西文化,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更增强了其实用性。

    为期两天的课程,共分魅力演讲的基本概念、魅力演讲的准备工作、压力下的沟通、强化训练、演讲练习、让你的课堂充满活力等环节,导师讲授指导与学员练习相结合,辅以案例、示范、即兴演讲、分组练习、模拟演示、情景互动等,强化训练结合心理指导使学员突破原有的习惯,超越心理束缚,取得显著进步。

    在培训过程中,通过经典演讲套路和不同场景下的演讲结构帮助学员轻松掌握演讲准备的要领,体会精彩演讲的魅力;通过现场回放录像帮助学员找到差距,同时感受自己的突出进步(变化),从而更增强学习的动力和信心;通过情景设计模拟现场演讲或交流的氛围,沈音老师丰富的实战经验为学员提供了确实有效的指导建议,使大家真切体会压力下的沟通,激发了大家的临场发挥,提升应对危机的能力。

    沈老师悉心讲授与言传身教以及本课程独具特色的课程设计和切中要害的训练点评让大家的演讲水平在两天的超强化训练之后有了一个较为明显的飞跃:从最初的平淡无奇、按部就班,到后来的信手拈来、激情飞扬。课堂上,沈音老师妙语解颐,更是以其数十年扎实丰富的实战经验应对学员们的种种挑战,其温情与激情兼备的演说与讲解使得各位老师获益匪浅。

    在培训的最后环节,大家还推选出了“最快进步奖”与“最佳表现奖”,并与沈音老师合影留念。本次魅力课堂青年教师培训取得了圆满成功。

 

附:部分老师培训心得分享

    这次课程培训对我而言最大的收获是增强了自信心。因为以前没有给学生上过课,所以对于自己能否上好课,能否成为一位合格的、同学喜欢的老师,内心是充满疑虑和担心的。通过这次课程,自己不但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演讲的技巧,而且还获得了最佳进步奖,这对我而言是莫大的鼓舞。也让我对自己未来的课程教学充满了信心。我想真心地对沈老师说声谢谢!

——阮建青(农经系)

    “相逢恨晚”是我参加魅力讲堂的感觉。一堂沉闷的理论课如同一桌全是肉类的菜,让学生消化不良、没有任何食欲、甚至反感。而一堂形式多样、充满魅力的课堂则如同一桌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的菜,挑逗学生的食欲,让他们快乐享受吃的乐趣。魅力讲堂不仅树立了我们提高上课艺术的强烈意识,也以现身法传授给了我们很多实用的宝典,如VIP原则、聪明人原则(WISEP)、肢体语言的运用。这些实用宝典不仅可以运用于讲堂,也可以广泛使用于演讲和生活工作中的沟通。强烈推荐!

——朱茶芬(财会系)

    这次魅力课堂培训对我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如何大胆的表达自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我认为最值得肯定的是通过此次活动增进了我们青年教师的友谊和交流。

——徐维东(财会系)

    勇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改变假设,不断超越!

——窦军生(企管系)

    收获很多:如何组织自己的语言,使内容更简洁;即兴演讲的技巧, 比如找关联, 突出关键词; 调整讲课的语气语调, 让课堂更生动。

——吕佳颖(旅游管理系)

    把年轻教师,特别是新进教师,训练成优秀教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象魅力课堂这样的培训无疑能帮助年轻教师少走弯路,缩短成长为优秀教师的过程。希望学院能继续支持青年教师联谊会举办更多的类似培训。

——瞿文光(管工系)

    备课时有非常明确的参考标准;在师生互动方式上得到很多启发。

——卓骏(管工系)

青年教师联谊会

MBA教育中心

2011.8.3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