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东方论坛”学术讲座第五十二讲——重新考虑中国在全球史中的角色:1500-1800年

“浙大东方论坛”学术讲座第五十二讲——重新考虑中国在全球史中的角色:1500-1800年

发布时间:2010-06-24来源:系统管理员浏览次数:6

为什么中国人不曾了解欧洲的"牛顿世纪",而要等到中英鸦片战争(1839-1842)结束之后?是因为清政府过于保守吗?还是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对于欧洲科学没有兴趣?抑或是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培育自然科学的土壤?本次讲座,普林斯顿大学艾尔曼教授将通过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多维的研究向度,从分析中西方的历史境况入手,为我们解答这些问题。
 
      主讲人:本杰明·艾尔曼(Benjamin A. Elman) 教授
      主持人:罗卫东 教授
      时   间:2010年6月25日(周五)晚上7:00-9:00
      地   点:紫金港国际会议中心138室
      承   办: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
 
主讲人简介:
      本杰明·艾尔曼(Benjamin A. Elman),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和东亚系双聘教授,主要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1000-1900)、中国科学史(1600-1930)、中国教育史(1600-1900)和中日文化史(1600-1850),是当今国际中国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重要学者,著述甚多,代表作有:《从理学到朴学》、《经学、政治和宗族》、《晚期中华帝国科举文化史》、《自我主张:中国的科学,1550-1900》等
 
主持人简介:
      罗卫东,浙江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理论经济学、经济伦理学和经济思想史。
 
(本次讲座语言为中文)
关闭